上海市静安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951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单选题(共16题)

1.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玻璃破碎B.水果榨汁C.滴水成冰D.糕点变质
2.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P+5O22P2O5B.C+2CuOCO2↑+2Cu
C.2H2O2H2↑+O2D.NaOH+HCl → NaCl+H2O
3.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B.6.4gC.3.2gD.1.6g
4.
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CO↑+X+C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2B.H2OC.CH4D.H2
5.
属于有机物的是
A.C60B.一氧化碳C.酒精D.碳酸
6.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金刚石和石墨B.氧气和液氧C.水和双氧水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7.
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8.
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9.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0.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硝酸钾D.白酒
11.
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12.
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B.BaCl2溶液、酚酞试液、AgNO3溶液
C.石蕊试液、BaCl2溶液D.酚酞试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钠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可用酚酞试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pH小于7的溶液是酸的溶液D.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铁丝:火星四射B.木炭:白光
C.硫粉:淡蓝色火焰D.甲烷:蓝色火焰
16.
下列不能用来加热液体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B.烧杯C.蒸发皿D.试管

2.填空题(共5题)

17.
请选用H、O、S、Na等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物_________; 盐_______;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_______;能作干燥剂的物质_______。
18.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采用装置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氧气选用________装置(选装置编号,下同),若用G装置装满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选“c”或“d”)进。
③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
④用50g过氧化氢溶液与2g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后装置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5.6g.求:
Ⅰ.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g;
Ⅱ.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9.
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①实验过程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C中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_______(从A至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④E处能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B. B处反应没有完全
C.C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D. D处反应没有完全
20.
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是图象中两个点。

①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 水。
②a点的溶液为70℃时KNO3的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要使此时的溶液变成b点的状态,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③20℃时,将二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④20℃时,50gKNO3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升温至9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列式即可)
⑤若要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⑥有关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硝酸钾可用作化肥B.氯化钠可以杀菌
C.氯化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D.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21.
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图定量探究:用21g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共产生0.2mol二氧化碳,另测得固体B中氯元素的质量大于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