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7.
已知:CO+CuO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
8.
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
B.Zn、Cu、Ag、H2SO4溶液 |
C.Cu、Ag、ZnSO4溶液 |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
9.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A. 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2.
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 | B.BaCl2溶液、酚酞试液、AgNO3溶液 |
C.石蕊试液、BaCl2溶液 | D.酚酞试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实验方案 |
A | 氮气(氧气) |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
B | 氧化铜(木炭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C | 铜粉(铁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硫酸钠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A.A | B.B | C.C | D.D |
2.填空题- (共5题)
18.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采用装置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氧气选用________装置(选装置编号,下同),若用G装置装满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选“c”或“d”)进。
③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
④用50g过氧化氢溶液与2g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后装置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5.6g.求:
Ⅰ.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g;
Ⅱ.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采用装置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氧气选用________装置(选装置编号,下同),若用G装置装满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选“c”或“d”)进。
③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
④用50g过氧化氢溶液与2g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后装置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5.6g.求:
Ⅰ.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g;
Ⅱ.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9.
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①实验过程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C中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_______(从A至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④E处能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B. B处反应没有完全
C.C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D. D处反应没有完全


①实验过程中,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C中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_______(从A至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④E处能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B. B处反应没有完全
C.C处玻璃管中反应没有完全 D. D处反应没有完全
20.
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是图象中两个点。

①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 水。
②a点的溶液为70℃时KNO3的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要使此时的溶液变成b点的状态,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③20℃时,将二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④20℃时,50gKNO3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升温至9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列式即可)
⑤若要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⑥有关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 水。
②a点的溶液为70℃时KNO3的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要使此时的溶液变成b点的状态,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③20℃时,将二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④20℃时,50gKNO3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升温至9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列式即可)
⑤若要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⑥有关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硝酸钾可用作化肥 | B.氯化钠可以杀菌 |
C.氯化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 D.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
21.
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图定量探究:用21g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共产生0.2mol二氧化碳,另测得固体B中氯元素的质量大于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 |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
(3)向(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_______。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图定量探究:用21g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共产生0.2mol二氧化碳,另测得固体B中氯元素的质量大于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