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889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感,喧嚣中的人,内心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B.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C.王志伟同学为人热情、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老师的好评。
D.他做事认真,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几年前我就断定我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估计能顺利通过验收,因为当时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创文活动。(删去“估计”。)
C.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在“注重训练”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D.催化剂在化学化工的许多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将“许多”移到“化学化工”的前面)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_______________)
(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___________)
(3)看见满院láng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____________)
(4)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青丝变白发。(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3)一厝朔东(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张,众人热烈响应,但愚公之妻和智叟两人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愚公反驳智叟,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愚公”非愚,“智叟”非智,作者如此命名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5.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逮:赶上。④诱:引导。⑤调:协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尝射于家圃B.三易马而三后/ 知易行难
C.先则恐逮于臣 / 意恐迟迟归D.此君之所以后也 / 所以动心忍性
【小题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小题3】王子期认为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表达。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朱成玉的《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完成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小题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小题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小题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小题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7.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小题1】下面对选文第②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依序介绍了画面上描绘的汴京近郊、汴河两岸和汴梁市区街道的景象。
B.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有赶集的乡人,众仆簇拥的轿乘队伍,长途跋涉的行旅。作者由远及近,逐一介绍。
C.对画面中段,作者先介绍了汴河上的船,船工,一座宏敞的拱桥,桥的两端,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个细节: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
D.作者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繁而不乱,条理清晰。
【小题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首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B.第①段尾句打比方,突出了《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富有变化的特点。
C.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D.第②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小题3】选文大量运用四字短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5.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仿写画线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
人无信不立。“互联网+”时代,首先应该加上的是诚信。“互联网+”不可能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下焕发勃勃生机,它的发展状况不仅取决于技术、观念,更将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诚信犹如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按要求作文。
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请不要套用、抄袭本卷阅读部分的材料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班级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