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Ag、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分 析回答:

(1)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A、B、C可推断出Ag、Zn、Cu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向C完全反应后的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片,D试管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完全反应后,将B、D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则烧杯甲中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1)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A、B、C可推断出Ag、Zn、Cu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向C完全反应后的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片,D试管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完全反应后,将B、D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则烧杯甲中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对某种粗锌(主要成分为锌,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测定。如图所示,待粗锌完全反应后,产生0.2molH2。

(1)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
(2)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1)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
(2)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并测量pH变化绘制曲线如图。

(1)图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⑤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填字母),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向图③稀盐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如图④。
(1)图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3)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思路2:通过__________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并测量pH变化绘制曲线如图。

(1)图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⑤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填字母),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向图③稀盐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如图④。
(1)图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3)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思路2:通过__________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4.单选题- (共19题)
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1.
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
B.向黄铜粉末(锌铜混合物)中加稀盐酸![]() |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
19.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1.
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Cl(KNO3) | 溶解、蒸发结晶 |
B | CaO(CaCO3) |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
C | N2(O2) |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
D | NaOH溶液(Na2CO3) |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2.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广口瓶内盛放的物质 | 用途 |
A | 空气 | 收集二氧化碳 |
B | 水 | 收集氧气 |
C | 氢氧化钠溶液 | 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 |
D | 澄清石灰水 | 检验CO2气体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7题)
23.
CO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查阅资料: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 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
4Cu+CO2+2H2O。
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 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

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解释原理与结论 |
B | 无现象 | 目的:___________。 |
C | 无现象 | 目的:_______________。 |
D | 黑色固体变红色 | 可能是H2和CH4共同与CuO反应的结果,写出H2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E | 白色固体变蓝色 | 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H2与CuO发生化学反应。 |
F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CH4与CuO发生化学反应。 |
24.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或“>”)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继续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 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
②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 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或“>”)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继续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 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
②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 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Ⅰ、身边处处有化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请你选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①盐酸 ②石墨 ③纯碱 ④碳酸钙 ⑤熟石灰 ⑥氯化钠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3)胃液中所含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
(5)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____________。
(6)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__。
Ⅱ、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氯、钠、锰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甲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 的图示。

(4)如图所示,采用不同物质组合的液体丁和固体戊进行实验。

① 若蜡烛的火焰熄灭,则液体丁和固体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液体丁和固体戊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3)胃液中所含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
(5)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____________。
(6)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__。
Ⅱ、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氯、钠、锰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甲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 的图示。

(4)如图所示,采用不同物质组合的液体丁和固体戊进行实验。

① 若蜡烛的火焰熄灭,则液体丁和固体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液体丁和固体戊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6.
硫酸(H2SO4)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1)硫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约含_________个氧原子。
(2)将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浓硫酸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

(3)用98%的浓硫酸10g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加水________mL。
(4)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至完全反应,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任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稀硫酸和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鉴别这两种酸可以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1)硫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约含_________个氧原子。
(2)将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浓硫酸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

(3)用98%的浓硫酸10g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加水________mL。
(4)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至完全反应,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任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稀硫酸和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鉴别这两种酸可以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27.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 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现象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__________,由此推断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没有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现象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__________,由此推断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没有___________。
28.
轻质碳酸钙的成分是CaCO3,是无味的白色粉末。它应用于铜版纸、邮票纸等纸制品中,可以提高纸制品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热性。它在国内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碳化法,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
(4)生石灰是一种干燥剂,可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
(5)养鱼的池塘里也会定期撒少量的生石灰,用以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撒入生石灰后池塘水的pH_________(填“=”、“<”或“>”)7。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
(4)生石灰是一种干燥剂,可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
A.N2 | B.O2 | C.CO2 | D.HCl |
29.
用下图常用实验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应性质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中可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MnO2难溶于水)。

(1)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图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操作中,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取C中滤液分别进行如图E、F所示实验,E处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_______色,F中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1)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多孔隔板合适的 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a”、“b”或“c”),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_________。
A.铁 B.塑料 C.铜片 D.石墨
(2)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两试管CO2气体,分别倒扣入图2盛有等体积NaOH溶液和水的 烧杯中,该组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取图2甲烧杯实验后的溶液于图3(A~D)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中加入的是_________。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实验室中可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MnO2难溶于水)。

(1)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图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操作中,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取C中滤液分别进行如图E、F所示实验,E处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_______色,F中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1)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多孔隔板合适的 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a”、“b”或“c”),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_________。
A.铁 B.塑料 C.铜片 D.石墨
(2)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两试管CO2气体,分别倒扣入图2盛有等体积NaOH溶液和水的 烧杯中,该组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取图2甲烧杯实验后的溶液于图3(A~D)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中加入的是_________。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