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的制备流程如下:

(1)“滤液1”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 、 (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a”的名称是 。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 ,“醇洗”的目的是 。
(5)160g CuSO4与足量NaCl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最多是 g。

(1)“滤液1”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 、 (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a”的名称是 。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 ,“醇洗”的目的是 。
(5)160g CuSO4与足量NaCl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最多是 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_____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鱼池供氧剂 | B.消毒剂 | C.干燥剂 | D.漂白剂 |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振荡后静置。 | ________________ 。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
3.单选题- (共9题)
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
9.
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
C.N(NO2)3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 |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填空题- (共4题)
12.
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
A.Ca(OH)2 | B.HCl | C.BaCl2 | D.(NH4)2SO4 |
13.
菱锰矿(含有MnCO3)常用稀H2SO4来浸出Mn2+:
(1)侵出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 。
(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①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稀H2SO4的用量 (填“增大”或“减小”)
②分析数据得知: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 ;
当矿酸比从1:0.4到1:0.8时,Mn2+浸出率 ;
(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①表中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 。
A.79.7 B.80.8 C.87.6 D.92.8
②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 ;温度: 。
(1)侵出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 。
(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矿酸比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浸出率/(%) | 75.9 | 83.8 | 91.8 | 92.8 | 93.0 |
①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稀H2SO4的用量 (填“增大”或“减小”)
②分析数据得知: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 ;
当矿酸比从1:0.4到1:0.8时,Mn2+浸出率 ;
(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 矿酸比 | 温度/(℃) | 浸出率/(%) |
1 | 1:0.5 | 60 | 80.2 |
2 | 1:0.5 | 80 | 83.8 |
3 | 1:0.6 | 60 | X |
4 | 1:0.6 | 80 | 91.8 |
①表中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 。
A.79.7 B.80.8 C.87.6 D.92.8
②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 ;温度: 。
14.
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5.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
粗锌
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和稀盐酸制取
。
配制100g
稀盐酸需要
浓盐酸
密度
的体积为______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除了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粗锌完全反应共产生
的质量为
,则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验证后用装满水的10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
,装置如图所示。

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______端。
填写“M”或“N”
当10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
体积V______
填写“
”、“
”或“
”



























5.实验题- (共2题)
16.
分液漏斗是化学实验室一种常用的仪器,可用于滴加液体或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实验室部分反应装置如图A~D所示。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通过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用相应的反应装置,请完成下表空格。
(3)关于装置C和D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装置C发生反应时,分液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B.装置D发生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C.装置C和D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相同
D.装置C和D均可用于制取一定量的H2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通过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用相应的反应装置,请完成下表空格。
制取的气体 | 反应物 | 反应条件 | 反应装置(填序号) |
O2 | KClO3固体 | 催化剂MnO2固体、加热 | ________ |
_________ | H2O2溶液 | 催化剂MnO2固体、常温 | C或D |
CO2 | _______和_____ | 常温 | _______ |
N2 | NH4Cl饱和溶液与NaNO2饱和溶液 | 加热 | _________ |
(3)关于装置C和D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装置C发生反应时,分液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B.装置D发生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C.装置C和D的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相同
D.装置C和D均可用于制取一定量的H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