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OH)2CO3)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 | 步骤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OH)2CO3)

3.
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
、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____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
。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
,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 ①________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 | ①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 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 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请根据图像与数据分析计算:
(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用“>”“<”或“=”表示)。
(2)m值等于__________。
(3)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请根据图像与数据分析计算:
(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用“>”“<”或“=”表示)。
(2)m值等于__________。
(3)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单选题- (共8题)
5.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
6.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
10.
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
12.
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A.安全常识 | B.化学与农业 |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 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
C.辨别真假 | D.性质与用途 |
①辨别蛋白质和淀粉——加碘水 ②辨别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 ①氩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
A. A B. B C. C D. D
5.多选题- (共1题)
1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相同温度下,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期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A.

B.

C.

D.

6.填空题- (共5题)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甲烷与水蒸气经高温催化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以下简称“合成气”)中含有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同时检验“合成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知,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氧化铁与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二氧化碳和水.

(1)请写出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催化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会“合成气”,然后再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
(3)装置C和D的连接顺序颠倒,会影响实验操作,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A、C、D的质量均增加,其中装置C增加了3.6g,装置D增加了3.3g.假设加热时“合成气”在装置B中反应完全,则可推断出该“合成气”的组成物质为 (写化学式).
(5)装置A与E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 .
查阅资料知,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氧化铁与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二氧化碳和水.

(1)请写出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催化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会“合成气”,然后再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
(3)装置C和D的连接顺序颠倒,会影响实验操作,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A、C、D的质量均增加,其中装置C增加了3.6g,装置D增加了3.3g.假设加热时“合成气”在装置B中反应完全,则可推断出该“合成气”的组成物质为 (写化学式).
(5)装置A与E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 .
15.
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在由烟台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使可燃冰分解,再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
(3)开采出的气体可用液化天然气船运输.这种船的内胆是用殷瓦钢(镍铁合金)建造的.这种殷瓦钢非常娇贵,用出汗的手摸一下,就会很快锈蚀.请分析汗水能使殷瓦钢很快锈蚀的原因
(4)科学家还在尝试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CO2置换开采法:向海底可燃冰层注入CO2,换出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这种方法在环保方面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
(3)开采出的气体可用液化天然气船运输.这种船的内胆是用殷瓦钢(镍铁合金)建造的.这种殷瓦钢非常娇贵,用出汗的手摸一下,就会很快锈蚀.请分析汗水能使殷瓦钢很快锈蚀的原因
(4)科学家还在尝试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CO2置换开采法:向海底可燃冰层注入CO2,换出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这种方法在环保方面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16.
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以下金属:Sn、Pb、Fe、Cu、Au、Ag、Ni(镍,银白色)、Pd(钯,银白色).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假设流程图中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步骤⑥回收的纯净物B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5)金属Fe、Ni、Pd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步骤⑥回收的纯净物B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5)金属Fe、Ni、Pd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17.
2016年11月3日,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 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料具有
的优点.
(3)火箭整流罩用玻璃钢做外壳,玻璃钢属于 材料.用它做外壳是利用其哪些优良性能 、 、 (答一条即可).
(4)长征5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 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料具有
的优点.
(3)火箭整流罩用玻璃钢做外壳,玻璃钢属于 材料.用它做外壳是利用其哪些优良性能 、 、 (答一条即可).
(4)长征5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8.
“十三五”期间,烟台将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厂。绿色生态、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是设计的重点。如图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过程③是氨碱法制纯碱的一个流程,需要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过程④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贝壳资源,过程⑤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浓海水中Mg2+、SO
、Ca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Mg2+、SO
、Ca2+,需要的三种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6)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透过。过程②中“某种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的离子特点是____________。

据图回答问题:
(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过程③是氨碱法制纯碱的一个流程,需要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过程④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贝壳资源,过程⑤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浓海水中Mg2+、SO


(6)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透过。过程②中“某种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的离子特点是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1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
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氦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氦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