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5题)
2.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20 | 90 | 6 | 5 |
反应后质量/g | 86 | 108 | 22 | a |
A.表中“a”值为10 |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D.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 : l |
3.
下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4.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方法 |
A |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闻气味 |
B |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现象 |
C |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 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
D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A.A | B.B | C.C | D.D |
5.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烧杯中有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在蜡烛对侧沿烧杯壁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D.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到白醋中,石蕊溶液变蓝 |
3.填空题- (共7题)
7.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l)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表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2)X3-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______依次递增。

(l)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表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2)X3-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______依次递增。
8.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3)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填字母)。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3)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填字母)。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9.
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D组成元素不同,F、G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部分物质间的关系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4)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③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6)图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4)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③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6)图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0.
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_________。
(2)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化石搬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_________。
(2)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化石搬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1.
近年来,共享单车在国内一些城市走红。

(1)图l共享单车上标出的部件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2)保护共亨单车的措施之一是防止其锈蚀:其中链条常采用的防锈方法是___,防锈的原理是_____。
(3)共享单车中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图2是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模拟实验,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

(1)图l共享单车上标出的部件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2)保护共亨单车的措施之一是防止其锈蚀:其中链条常采用的防锈方法是___,防锈的原理是_____。
(3)共享单车中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图2是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模拟实验,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
12.
水和溶液的知识在生产、生活、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5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mL。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你认为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农业上过量的施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生活上不用含磷洗衣粉
E.不间断放水洗衣服 F.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活性炭
(4)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时,将15g A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 g。
②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③ 从混有少量B物质的A溶液中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5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mL。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你认为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农业上过量的施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生活上不用含磷洗衣粉
E.不间断放水洗衣服 F.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活性炭
(4)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时,将15g A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 g。
②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③ 从混有少量B物质的A溶液中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
13.
某化学小组欲配制49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为它们提供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g。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
(3)A和B是两个同学稀释浓硫酸操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填“A”或“B”)。

(4)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g。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
(3)A和B是两个同学稀释浓硫酸操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填“A”或“B”)。

(4)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