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6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8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假设: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样多。
(2)设计实验方案: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3)实验报告:
实 验 装 置
实验操作(连续重复3次)
实 验 现 象

①关闭B,打开A,缓慢深吸气
_________
②关闭A,打开B,缓慢尽力呼气
_________
 
(4)得出结论:分析比较Ⅰ与Ⅱ中实验现象的差异,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以下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酒精可以用作燃料
C.氧气能让食物变质D.粮食可以用来酿酒
3.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融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4.
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  
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
B.速率加快,生成氧气增多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不生成氧气
5.
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6.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臭氧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Fe2O3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8.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D.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
9.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⑥⑦外B.全部C.①②③⑤D.除④外
10.
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  )
A.①B.②C.①③D.②③
11.
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12.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13.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B.15.0gC.14.5gD.14.0g
14.
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
A.加快反应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C.减慢反应D.使烧杯受热均匀
1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3.选择题(共1题)

16.

对于任意自然数a,b,如果有a*b=ab+a+b,已知x*(3*4)=119,则x={#blank#}1{#/blank#} .

4.填空题(共8题)

17.
空气中按______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18.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下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19.
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20.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________放在桌上。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铺水或沙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21.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①红磷燃烧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②加热高锰酸钾 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22.
如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1)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2)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端通入。
(3)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____端通入。
23.
(1)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_,然后再转动插入。
(2)把石灰石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24.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5.
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你认为长颈漏斗的末端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陈超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写一个)
(4)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
(5)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可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理是________,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何时才是收集的最佳时机________
(6)固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 =4NaOH+O2↑。若通过此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________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写装置代号)。
(7)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难溶于水,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得。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