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66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5/7/27

1.简答题(共1题)

1.
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 。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填字母)。

(2)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判断集气瓶内的水已全部排出的依据是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乙烯是    
(3)用溶剂均为VmL的集气瓶收集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如图A表示,收集一瓶乙烯体积分数为50%的混合气体,点火不发生爆炸。
②再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结合步骤①,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 %— %。
③按照中值法继续探究,可得到更准确的爆炸极限数据。
(4)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 (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硼酸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醋酸溶液

2.单选题(共8题)

2.
A.Fe→Fe3O4B.S→SO3C.CO2→COD.Na2CO3→NaCl
3.
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用二氧化锰、氧化铜和过氧化氢溶液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的催化效果
D.用镁、锌和稀盐酸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
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A.B.C.D.
5.
二氧化硅(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2D.+4
6.
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C.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熔点高
7.
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可行的是
A.银B.铅C.铜D.锌
8.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A.过滤液体B.溶解固体
C.蒸发溶液D.稀释浓硫酸
9.
下列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蒸馏D.吸附沉淀

3.填空题(共4题)

10.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可能会加剧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4)写出一个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其中淀粉属于 (填一种营养素的名称)。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字母)。
11.
2015年1月起,国内重型柴油机普推国IV排放标准。减排的原理为:向反应罐内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尿素(CO(NH2)2)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等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尿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无色晶体 B.熔点132.7℃  
C.易溶于水
A.加热超过熔点即分解
(3)以尿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某些塑料是热固性塑料,该塑料 (填“能”或“不能”)用加热法修补。
(4)NH3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过期的车用尿素溶液可用作氮肥。根据右图标签,该桶溶液(假设尿素没有损耗)能供给作物约 Kg(填字母)氮元素。
A.1.5 B.3.0 C.6.5
(6)喷入反应罐内的尿素溶液不能过多或过少。如果喷入过多,会造成     
12.
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CuSO4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CuSO4溶液显酸性,其pH 7(填“<”“>”或“=”)。
(2)CuSO4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其对应的酸为  (填化学式,下同)、碱为
(3)CuSO4作为反应物,写出一个符号A+B→C+D的化学方程式:  
(4)CuSO4作为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13.
氯酸钾多用来制造火柴盒烟花等。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氯酸钾晶体。

结合右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副产品氢气的一种用途:     
(2)8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7:20,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10℃时,图中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4)配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6)生成过程中,溶液A可循环利用,其优点是    (任写一点)。

4.实验题(共1题)

14.
某品牌可乐由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显黑褐色)、磷酸(H3PO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可乐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可乐中二氧化碳的定性检验
(1)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一塑料瓶装可乐,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把导管插入 (填化学式)溶液中
观察到
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二可乐中磷酸的定量测定
测定过程如下:

(2)步骤①用活性炭浸泡的目的是     
(3)步骤③煮沸10分钟的目的是除尽滤液中的
(4)已知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4+NaOH=NaH2PO4+H2O,测得共消耗0.1%的NaOH溶液20g,忽略可乐中其它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计算可乐中磷酸的含量(以g/L为单位。相对分子质量:H3PO4—98;NaOH—40),写出计算过程。
(5)如果步骤②缺少洗涤,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