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6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实验室常用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分组实验: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_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
(3)同种催化剂,除了颗粒大小和温度,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
2.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已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这样猜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解释)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A装置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若A中反应完全,则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观察到实验中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____(填“有”或“无”)炭粉。

2.简答题(共1题)

3.
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硫、钙4种元素中的1一3种组成。
(l)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丁、戊都是氧化物
B.甲、丙 、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C.丁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3.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活性炭净水D.碘酒用作消毒剂
5.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下图是甲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醇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1个甲醇分子中有28个电子
D.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6.
半期复习阶段,小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③将浓氨水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起过滤作用;
⑤为检验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⑥滴瓶上的滴管使用过后不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⑥
7.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OB.2OC.O2D.O2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OB.氮气N2C.硫酸铝Al2(SO43D.氯化钙CaCl
9.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D.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1.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通过蒸馏得到蒸馏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12.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
C.分子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液态水间隔大
13.
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4.多选题(共1题)

15.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5.填空题(共1题)

16.
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
A.使用洁净能源 B.节日燃放烟花 C.植树造林 D.取消公交车,多开私家车
(2)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PM2.5  D.臭氧
(3)现有下列物质:A.过氧化氢;B.铜;C.澄清石灰水;D.液态空气;E.高锰酸钾;F.稀有气体;G.铁丝;H浮在水面上的冰;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上述有关物质的序号:
①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②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③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完成下列符号的书写:
A.空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______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的化学式_____  
C.电子数为10的原子团离子______
D.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某种物质的符号_____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规律信息:

请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12号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②推断17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T<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7)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①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写名称)。
②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___。

6.实验题(共2题)

17.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图中_______(填仪器名称)替换掉。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收集装置。
(2)F装置若从管⑥通入氧气进行收集,则所采用的收集方法叫做__________(填“向上排空法”或“向下排空法”或“排水法”);排空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管________通入。若要使用装满氧气的集气瓶F,则水从_____进。
(3)按如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_______;②______。

(4)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实验室完成细铁丝燃烧的实验,若未看到明显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若看到了明显的现象,该现象可能是________。
18.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已知:二氧化碳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压强差忽略不计)。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10 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