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实验室常用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分组实验: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_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
(3)同种催化剂,除了颗粒大小和温度,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
下面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分组实验: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_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
(3)同种催化剂,除了颗粒大小和温度,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
2.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已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这样猜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解释)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A装置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若A中反应完全,则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观察到实验中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____(填“有”或“无”)炭粉。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假设不成立。 |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这样猜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解释)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A装置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若A中反应完全,则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观察到实验中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____(填“有”或“无”)炭粉。
2.简答题- (共1题)
3.
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硫、钙4种元素中的1一3种组成。
(l)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l)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丁、戊都是氧化物 |
B.甲、丙 、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
C.丁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
3.单选题- (共11题)
5.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下图是甲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醇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B.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C.1个甲醇分子中有28个电子 |
D.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
6.
半期复习阶段,小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③将浓氨水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起过滤作用;
⑤为检验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⑥滴瓶上的滴管使用过后不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用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③将浓氨水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起过滤作用;
⑤为检验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⑥滴瓶上的滴管使用过后不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 B.②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③⑥ |
9.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
D.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10.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1.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
C.通过蒸馏得到蒸馏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
12.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
B.分子不再运动 |
C.分子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液态水间隔大 |
13.
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4.多选题- (共1题)
15.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
5.填空题- (共1题)
16.
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
A.使用洁净能源 B.节日燃放烟花 C.植树造林 D.取消公交车,多开私家车
(2)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PM2.5 D.臭氧
(3)现有下列物质:A.过氧化氢;B.铜;C.澄清石灰水;D.液态空气;E.高锰酸钾;F.稀有气体;G.铁丝;H浮在水面上的冰;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上述有关物质的序号:
①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②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③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完成下列符号的书写:
A.空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______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的化学式_____
C.电子数为10的原子团离子______
D.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某种物质的符号_____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规律信息:

请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12号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②推断17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T<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7)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①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写名称)。
②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___。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
A.使用洁净能源 B.节日燃放烟花 C.植树造林 D.取消公交车,多开私家车
(2)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PM2.5 D.臭氧
(3)现有下列物质:A.过氧化氢;B.铜;C.澄清石灰水;D.液态空气;E.高锰酸钾;F.稀有气体;G.铁丝;H浮在水面上的冰;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上述有关物质的序号:
①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②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③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完成下列符号的书写:
A.空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______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的化学式_____
C.电子数为10的原子团离子______
D.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某种物质的符号_____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规律信息:

请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12号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②推断17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6)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T<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7)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①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写名称)。
②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___。
6.实验题- (共2题)
17.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图中_______(填仪器名称)替换掉。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收集装置。
(2)F装置若从管⑥通入氧气进行收集,则所采用的收集方法叫做__________(填“向上排空法”或“向下排空法”或“排水法”);排空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管________通入。若要使用装满氧气的集气瓶F,则水从_____进。
(3)按如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_______;②______。

(4)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实验室完成细铁丝燃烧的实验,若未看到明显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若看到了明显的现象,该现象可能是________。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图中_______(填仪器名称)替换掉。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收集装置。
(2)F装置若从管⑥通入氧气进行收集,则所采用的收集方法叫做__________(填“向上排空法”或“向下排空法”或“排水法”);排空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管________通入。若要使用装满氧气的集气瓶F,则水从_____进。
(3)按如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_______;②______。

(4)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实验室完成细铁丝燃烧的实验,若未看到明显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若看到了明显的现象,该现象可能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