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实验前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兴趣小组同学又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们把红磷换成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无误。请和他们一起分析:

①该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____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实验前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兴趣小组同学又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们把红磷换成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无误。请和他们一起分析:

①该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____ 。
2.单选题- (共19题)
3.
“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物质的量不变 |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 |
5.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C.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自然水都是纯净物 |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14.
下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物质由4个原子构成 |
B.此物质中含氧分子 |
C.此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1 |
D.此物质的化学式为HO |
3.填空题- (共5题)
21.
化学源于生活: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
①醋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醋酸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
③醋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0.5 mol醋酸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个氧原子。
①醋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醋酸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
③醋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0.5 mol醋酸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个氧原子。
22.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②两个氯分子_______;
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4价__________。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②两个氯分子_______;
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4价__________。
23.
你不得不知的生活常识:现有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和二氧化硫五种气体,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①能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_;
②与温室效应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
③薯片打开包装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④从安全角度考虑,常用于填充气球的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____。
①能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_;
②与温室效应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
③薯片打开包装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④从安全角度考虑,常用于填充气球的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4.
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不同,此过程属于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
组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沸点(℃) | -195.8 | -183.0 | -78.5 |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不同,此过程属于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
25.
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粗盐,f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a(填编号)。
②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注入蒸发皿的滤液不超过其容积的2/3 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滤液溅出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④实验结束时发现测得的纯度偏高,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粗盐,f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a(填编号)。
②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注入蒸发皿的滤液不超过其容积的2/3 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滤液溅出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④实验结束时发现测得的纯度偏高,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解时加水过多 | B.蒸发过程中液滴飞溅 |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湿 | D.蒸发皿上有精盐残余 |
4.实验题- (共1题)
26.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①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a ___, b ____。
②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应先加入的物质是_____,若忘记加入该物质,其结果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写出以A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③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 (填序号)。
④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____ (写一点)。
⑤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序号)。若D实验观察不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写一条)。

⑥现要制得9.6g氧气,至少需要完全分解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①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a ___, b ____。
②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应先加入的物质是_____,若忘记加入该物质,其结果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不放出氧气 | B.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 C.放出氧气少 | D.放出的氧气不纯 |
③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 (填序号)。
④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____ (写一点)。
⑤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序号)。若D实验观察不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写一条)。

⑥现要制得9.6g氧气,至少需要完全分解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