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学们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mL。

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mL。
2.
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1: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燃烧匙中放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塞紧瓶塞。
步骤2:从注射器中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1: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燃烧匙中放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塞紧瓶塞。
步骤2:从注射器中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
3.
【资料】蜡烛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是3︰2。如下图所示,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蜡烛熄灭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
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答两点)。

【猜想与假设】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
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答两点)。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高存文、王晶禹,原文有删改).
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当煤粉、面粉和铝粉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短时间内火焰迅速传播,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气压引起爆炸.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速率越大,爆炸威力也越大.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粉尘爆炸除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会受到粉尘浓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氧气含量和容器形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是不同氧气浓度下,煤粉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气压上升速率的测定结果.图中显示,发生爆炸时在粉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上升速率随氧气浓度减小而降低.粉尘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粉尘发生第一次爆炸时,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压力减小,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破坏力更大.粉尘爆炸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如:通风除尘、向密闭容器或管道中充入氮气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爆炸”所需的条件是_____(填序号).
a.悬浮的粉尘浓度 b.氧气 c.引起粉尘爆炸的温度
(2)依据曲线图得出“当氧气浓度为21%、粉尘浓度小于a值时,爆炸威力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其原因_____.
(3)引发第二次爆炸的粉尘来源是_____.
(4)淀粉厂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N2,这种做法可预防粉尘爆炸的原因是_____.
(5)除文中列举的预防措施外,请你再举一条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_____.
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当煤粉、面粉和铝粉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短时间内火焰迅速传播,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气压引起爆炸.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速率越大,爆炸威力也越大.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粉尘爆炸除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会受到粉尘浓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氧气含量和容器形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是不同氧气浓度下,煤粉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气压上升速率的测定结果.图中显示,发生爆炸时在粉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上升速率随氧气浓度减小而降低.粉尘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粉尘发生第一次爆炸时,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压力减小,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破坏力更大.粉尘爆炸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如:通风除尘、向密闭容器或管道中充入氮气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爆炸”所需的条件是_____(填序号).
a.悬浮的粉尘浓度 b.氧气 c.引起粉尘爆炸的温度
(2)依据曲线图得出“当氧气浓度为21%、粉尘浓度小于a值时,爆炸威力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其原因_____.
(3)引发第二次爆炸的粉尘来源是_____.
(4)淀粉厂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N2,这种做法可预防粉尘爆炸的原因是_____.
(5)除文中列举的预防措施外,请你再举一条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_____.
4.单选题- (共18题)
8.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6.
生产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素.青蒿素(C15H22O5)是青蒿的提取物,它能溶于酒精、乙醚和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其中含有的过氧基团是抗疟作用中最重要的结构.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被破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中含有三种元素 |
B.将青蒿在水中熬煮可提取青蒿素 |
C.可以用石油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
D.制药过程应在低温无水的环境中进行 |
18.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D. 打开弹簧夹,最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A.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D. 打开弹簧夹,最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5.选择题- (共1题)
24.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mathml#} ={#blank#}1{#/blank#}.
6.填空题- (共5题)
25.
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1)铝是地壳中_____含量最高的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1)铝是地壳中_____含量最高的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物 | B.氧化物 | C.纯净物 |
2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氢_____;碳_____;氧_____;硫_____;氯_____;镁_____;铜_____;铝离子_____;亚铁离子_____;铁离子_____。
(2)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化学式为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化学式为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由_____和_____构成。
(3)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
(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氢_____;碳_____;氧_____;硫_____;氯_____;镁_____;铜_____;铝离子_____;亚铁离子_____;铁离子_____。
(2)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化学式为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化学式为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由_____和_____构成。
(3)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
(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27.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 )

A.A | B.B | C.C | D.D |
28.
地质博物馆中有许多矿石,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你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不变.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你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不变.
29.
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2)下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__;活性污泥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用一氯胺(NH2Cl)、二氧化氯等物质。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4)电解水的实验如下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填“A”或“B”),检验A管中气体的操作: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A口附近,再打开活塞。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2)下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__;活性污泥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用一氯胺(NH2Cl)、二氧化氯等物质。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4)电解水的实验如下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填“A”或“B”),检验A管中气体的操作: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A口附近,再打开活塞。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