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学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34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7

1.计算题(共1题)

1.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尿素【化学式为CO(NH2)2】。请根据尿素的化学式计算:
(1)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120g尿素与___________g硝酸铵(NH4NO3)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2.单选题(共13题)

2.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C.不支持燃烧D.可燃性
3.
2016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升空,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下列发射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注燃料B.火箭点火起飞C.卫星与火箭分离D.进入预定轨道
4.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③⑤⑥
5.
下列是某同学对催化剂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6.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7.
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镆属于金属元素
B. 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 “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 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钾:K2SO4B.氧化铁:FeOC.氯化铵:NH3ClD.氧化铜:CuO2
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20 mL处B.15 mL处C.10 mL处D.5 mL处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1.
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区别开来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12.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B.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家作物产量
1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吸取液体药品C.取用粉末状药品D.加热液体

3.选择题(共1题)

15.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

4.多选题(共2题)

16.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正极和负极的质量比为1:2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C.适量服用葡萄糖酸锌可以有效防止侏儒症的发生
D.在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的密度不同
17.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质量/g
m
40
6
16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5.填空题(共4题)

18.
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间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转化为A的反应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反应。(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4)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5)C转化为A的反应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
19.
(1)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 ②氢氧根_________
③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④2CO2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过程,并按要求填空。
①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集气瓶中盛放少量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2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将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操作是______,他使用的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A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验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得到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通入的管口是_____(填“b”或“c”),有同学认为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最好后面再连接一个G装置,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1.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水是生命之源。
①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经过净化后才能使用,在吸附、沉淀、过滤、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明矾也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若要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可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 。
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火让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
①燃烧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利用的一类化学反应,许多谚语也与燃烧有关。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中的“众人拾柴”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右图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推测该反应是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