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南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3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序号
主要实验步骤
装置内压强−时间图象


1
①1号抽滤瓶中不加任何试剂,
2号抽滤瓶中加入0.2 g MnO2粉末,
3号抽滤瓶中加入0.2 g FeCl3粉末。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 mL 4%的H2O2溶液。



2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 g FeCl3粉末。
②分别用1号分液漏斗加入15 mL2%的H2O2溶液;用2号分液漏斗加入15 mL4%的H2O2溶液;用3号分液漏斗加入15 mL6%的H2O2溶液。



3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 g FeCl3粉末,分别放入装有10℃、20℃、40℃水的水槽中。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 mL4%的H2O2溶液。

 
【解释与结论】
(1)某同学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的结论,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3)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1的3号瓶、实验2的2号瓶中同为40s时的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知识整合是巩固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请看下面某同学的知识整合:A、B、C、E、F、G、H、甲、乙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换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甲和E常温下都为液体,乙和F、H都为白色固体,其中反应⑤是烟幕弹里的主要化学反应。

(1) 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 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或“纯净物”)。
(2)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能写化学方程式最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能写化学方程式最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中,反应⑤还常用于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此测定中可能出现氧气的含量偏大的情况,写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与E的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别甲与E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①、②的共同点有(答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单选题(共11题)

3.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做了“空瓶生烟”的化学小魔术。操作步骤如下:

(1)将软塑料瓶中充满氨气,用胶塞塞紧;
(2)用注射器取一定量的浓盐酸;
(3)把注射器针头穿过胶塞,缓缓向瓶中注入浓盐酸,观察到空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NH4Cl为白色固体②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③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4.
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5.
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从图示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时甲物质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在基本反应类型中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由1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
6.
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酒和醋的酿造B.农家肥料的腐熟
C.酒精灯的燃烧D.人在长跑时呼吸
7.
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空气中的成分,其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严谨的是(  )
A.反应前有两种物质的分子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D.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9.
下列关于O和O2−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氧离子比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B.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相同
C.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D.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
A.AB.BC.CD.D
11.
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12.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大气中PM 2.5含量增高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B.倡导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少雾霾
C.就地焚烧大量农作物秸秆会加重雾霾D.为了减少雾霾的危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3.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AB.BC.CD.D

4.填空题(共2题)

14.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1) 图1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 图1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填元素名称)。
(3) 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化肥,X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4) 在某金属单质与硫单质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离子属于阴离子  B.硫离子可表示为S2+
C.“S”既可以表示1个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   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5) Al3+中右上角数字3 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填化学符号)
(7)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

A.原子序数:Z>X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族   
D.X和Y的化学性质相似
(8)气体甲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甲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和______ (填符号)。
15.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水不属于___(填字母)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纯净物
(2) 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能写化学方程式最好)____________,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能。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 KAl(SO4)2·12H2O ],消毒剂有液氯。】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X 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明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
③液氯(化学式Cl2)杀菌消毒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液氯也会与水中杂质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水煮沸后,仍需要打开壶盖继续加热一会儿。
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运动    C.分子间隔   D.分子种类
这种方法与实验室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5)下图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A.使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
C.不易堵塞活性炭孔 D.可以将硬水软化
(6)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5.实验题(共1题)

16.
在实验室里选用下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1)实验室选择上图中某发生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O2,请指出该装置的缺陷:_______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
①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的符号表达式(能写化学方程式最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下图).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④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
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 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过滤时,_________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结束后,小心取下滤纸,将纸上的固体______________(操作名称),转移装瓶,贴上标签。
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_(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