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31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9

1.简答题(共3题)

1.
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右图所示。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其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___,此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 。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能用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3题)

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2)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要求写计算过程):

(1) 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需补充的钙为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7.
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但与O2不反应。
【作出猜想】
①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A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3个实验可判断,猜想②、③成立。已知实验2中另一种产物由3种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与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过氧化钠更适合在潜水艇中使用,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2题)

8.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食盐易溶于水D.水通电分解
9.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表面生锈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C.蜡烛受热融化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
10.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 + 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B.BC.CD.D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可乐C.冰D.液氧
13.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B.MnO2C.H2OD.CO2
14.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OB.2OC.O2D.CO2
15.
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钠  NaOB.氯化钠 KCl
C.碳酸钙 CaCO3D.氯化铝 ALCl3
16.
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H2 B. 2 H2 C. 2H D. H2O
17.
氧化锆(ZrO2)纤维是一种耐火纤维材料,其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2 C. +2 D. +4
18.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O2、N2、CO2B.N2、CO、H2O
C.O2、CO2、SO2D.SO2、CO、NO2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5.填空题(共5题)

20.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 “○”和“”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
物 质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_______,含有H2分子的是_________ 。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1.
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氯化钠是由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已知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
空气质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377
307
13
30
62
 
(1)上述污染物中,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霾天环卫工人增加洒水频次,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上述两个反应体现了氧气__________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
24.
自来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