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yáo yè),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yī nī);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fù yù)。 |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C.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qī)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chōng jǐng)里。 |
D.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kuī)甲。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用线条画出轮廓) |
B.明月别枝惊鹊。(离开树枝) |
C.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了这亲爱的战友来。(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
D.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想要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
3.
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的一项是( )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
B.只见气泡轻轻地往上窜,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
D.罗丹像给谁说悄悄话似的。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
B.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作风。 |
C.下课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一个跟着一个来到操场。 |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
6.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在《草原》的末尾,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
B.《宿建德江》描写的是秋天清晨时分的景色,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句子。 |
D.《长征》中最能表现红军英雄气概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
2.诗歌鉴赏-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2】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诗句哪一项不是王安石写的?(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1】从诗句来看,下面哪一项不是湖阴先生的特点?( )A.勤劳 |
B.好静、爱美 |
C.生活情趣高雅 |
D.好客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9.
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小题1】太和殿的外部特征是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把说明的重点落在太和殿上,是因为这里曾经是 。
【小题3】“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这句话中“每根”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题4】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殿内的陈设、雕饰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小题1】太和殿的外部特征是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把说明的重点落在太和殿上,是因为这里曾经是 。
【小题3】“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这句话中“每根”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题4】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殿内的陈设、雕饰的?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落草原白茫茫
查干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杜尔伯特草原,我生活了将近14个年头。在冬季,一旦发生雪灾,就奔赴抗灾第一线。有时,一呆就是个把月。这样一来,就有机会与雪相伴朝朝暮暮,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草原雪人。
(A)北方草原的落雪,是很优雅的,也是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雪落之后,草根湿润了,原有的草香,就会散发出来。天,显得青蓝而高远,阳光被积雪反射造成雪光。这时的草原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无际亦无边。雪便是这里的主宰了。
此时的蒙古包,白洁若玉,与雪光融合,变为生动的雪地画面。假如没有那青青的、直直的炊烟以及朱红色的套那(天窗)和包门,你或许辨认不出,哪里是蒙古包,哪里是雪窝了。而朦胧在雪光里的羊群,与雪地形成天然组合,白成一片,不分彼此。只是,一个静,一个在动而已。而此刻的马群,像散乱的冰雕,伫立于远山近坡。无论静止,抑或奔腾,都在展现生命之坚韧与骨气。这样的时候,马背上的雪花还没有消去,雪气萦萦绕绕地跟随其后,像是有什么神奇之物,腾云驾雾地在移动。雪光下的马,显得凛冽、干净、美艳、自在而生动。它们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能不使人联想天地精灵这个词汇。尤其在暴风雪之夜,那一声又一声的长长马嘶,从远方不断地传来,使人感到有血液在那里灼灼燃烧。每当马群在雪原上扬蹄奔腾,长鬃在雪光中高高飘扬时,你或许联想到汹涌的海浪或草浪。
蒙古马个头比较矮,但健硕硬朗,它属于北方草原的善跑一族,是以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闻名于八方的。它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惊人的耐力,得到了世人的赞美和颂扬。草原上的人们,没有一个是不珍爱、不信任马的。在他们看来,马是他们的战友或者兄弟。而非豢养之牲。
雪光乃神奇之物,似有什么不解之谜,藏于其间。你能看到,鹰在雪光中的独旋吗?它的双翼上,是什么在放射着奇异的光点?像闪电,一闪而逝。这时的鹰,显得有些孤傲,给人以空灵悲壮之感。这样的时候,除了独行侠这个词汇,你再也找不到更为贴切的比喻。是的,假如没有它的悲壮独旋,雪光中的天空,显得多么寂寥无神。像是哪位哲圣,摊开在无限里的一张宣纸,在等待谁来挥洒?而这只独旋的鹰,在此刻,在这辽阔的天空中,既不是逗点,也非句号,而是构勒中的散淡情节。
(B)还有百灵鸟,在雪光中振翮飞翔的那些精灵,当疯狂的暴风雪消退之后,它们毅然从雪窝里,纷纷地振翅飞起,在雪光弥漫的晴空里,重又抒发天地之情,鸣声婉约而清丽。它们,总是悬浮在气流里,翅膀在扇动,但不移动,成为一种美妙的空蒙点缀,如梦亦如幻,一睹让人心疼。
这时候,你也许会联想到空山鸟语这个词汇。然而,它所描述的是闻其声而不见其影的空茫之惑。而雪空中的百灵,则有些不同。不但可以闻其声,更可以见其影。一个,给人以神秘空灵之感;一个,则给人以切实的心灵慰贴。百灵鸟往往是孤独牧人的旅伴,随你飞行歌唱。然而,百灵鸟纵歌,非为哗众取宠,而是出于情。这样的时刻,你就会感到,这片茫茫雪原,不但有内容可读,更可感到它温润的血脉了。
不要以为,这漫天的雪光,只是虚无缥缈之气。它不但深邃,且又深不可测。人在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
(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后,你发现作者写了草原雪后的哪些景物?
【小题2】有人觉得文章第四段文字可以删去,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小题3】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极其优美,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的(A)(B)两句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概括,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人在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的理解。
雪落草原白茫茫
查干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杜尔伯特草原,我生活了将近14个年头。在冬季,一旦发生雪灾,就奔赴抗灾第一线。有时,一呆就是个把月。这样一来,就有机会与雪相伴朝朝暮暮,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草原雪人。
(A)北方草原的落雪,是很优雅的,也是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雪落之后,草根湿润了,原有的草香,就会散发出来。天,显得青蓝而高远,阳光被积雪反射造成雪光。这时的草原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无际亦无边。雪便是这里的主宰了。
此时的蒙古包,白洁若玉,与雪光融合,变为生动的雪地画面。假如没有那青青的、直直的炊烟以及朱红色的套那(天窗)和包门,你或许辨认不出,哪里是蒙古包,哪里是雪窝了。而朦胧在雪光里的羊群,与雪地形成天然组合,白成一片,不分彼此。只是,一个静,一个在动而已。而此刻的马群,像散乱的冰雕,伫立于远山近坡。无论静止,抑或奔腾,都在展现生命之坚韧与骨气。这样的时候,马背上的雪花还没有消去,雪气萦萦绕绕地跟随其后,像是有什么神奇之物,腾云驾雾地在移动。雪光下的马,显得凛冽、干净、美艳、自在而生动。它们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能不使人联想天地精灵这个词汇。尤其在暴风雪之夜,那一声又一声的长长马嘶,从远方不断地传来,使人感到有血液在那里灼灼燃烧。每当马群在雪原上扬蹄奔腾,长鬃在雪光中高高飘扬时,你或许联想到汹涌的海浪或草浪。
蒙古马个头比较矮,但健硕硬朗,它属于北方草原的善跑一族,是以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闻名于八方的。它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惊人的耐力,得到了世人的赞美和颂扬。草原上的人们,没有一个是不珍爱、不信任马的。在他们看来,马是他们的战友或者兄弟。而非豢养之牲。
雪光乃神奇之物,似有什么不解之谜,藏于其间。你能看到,鹰在雪光中的独旋吗?它的双翼上,是什么在放射着奇异的光点?像闪电,一闪而逝。这时的鹰,显得有些孤傲,给人以空灵悲壮之感。这样的时候,除了独行侠这个词汇,你再也找不到更为贴切的比喻。是的,假如没有它的悲壮独旋,雪光中的天空,显得多么寂寥无神。像是哪位哲圣,摊开在无限里的一张宣纸,在等待谁来挥洒?而这只独旋的鹰,在此刻,在这辽阔的天空中,既不是逗点,也非句号,而是构勒中的散淡情节。
(B)还有百灵鸟,在雪光中振翮飞翔的那些精灵,当疯狂的暴风雪消退之后,它们毅然从雪窝里,纷纷地振翅飞起,在雪光弥漫的晴空里,重又抒发天地之情,鸣声婉约而清丽。它们,总是悬浮在气流里,翅膀在扇动,但不移动,成为一种美妙的空蒙点缀,如梦亦如幻,一睹让人心疼。
这时候,你也许会联想到空山鸟语这个词汇。然而,它所描述的是闻其声而不见其影的空茫之惑。而雪空中的百灵,则有些不同。不但可以闻其声,更可以见其影。一个,给人以神秘空灵之感;一个,则给人以切实的心灵慰贴。百灵鸟往往是孤独牧人的旅伴,随你飞行歌唱。然而,百灵鸟纵歌,非为哗众取宠,而是出于情。这样的时刻,你就会感到,这片茫茫雪原,不但有内容可读,更可感到它温润的血脉了。
不要以为,这漫天的雪光,只是虚无缥缈之气。它不但深邃,且又深不可测。人在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
(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后,你发现作者写了草原雪后的哪些景物?
【小题2】有人觉得文章第四段文字可以删去,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小题3】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极其优美,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的(A)(B)两句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概括,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人在漫天的雪光里,也往往只是一缕雪光,甚或还原为小小的基本粒子,融化在大自然神奇的魔盒里不见了”的理解。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⑤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⑧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老人无限乐趣。
【小题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为( )
【小题2】你觉得“一碧千里”的“一”应取( )项解释。
【小题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小题4】下面哪句话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 )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⑤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⑧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老人无限乐趣。
【小题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为( )
A.③⑥⑦①④⑤②⑧ | B.③⑥①⑦④②⑤⑧ |
C.③⑥①⑦④⑤②⑧ | D.③⑥⑦①④②⑤⑧ |
A.满、全 | B.相同 | C.数词 | D.专一 |
A.拟人 | B.比喻 | C.夸张 | D.对比 |
A.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B.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D.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
4.语言表达- (共4题)
12.
下面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东平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东平湖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东平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东平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东平湖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东平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