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9

1.综合题(共1题)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干果类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____隔绝。氮气常用作糕点包装袋内的填充气,这是利用氮气的______性质(填字母)。
A.无毒   B.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稳定   D.密度与空气相近
(2)“暖宝宝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等,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放热,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使用时要将发热剂外包装的塑料膜撕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它们都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该过程中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B.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该过程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4)右边的标签是某品牌袋装鲜牛奶的说明。

(1)该袋牛奶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这一袋牛奶至少含钙____g(精确到0.01g)
(3)该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至少为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化学实验中水有着许多重要的用途,例如: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常用水进行分离。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①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仪器是,其名称为_________。
②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下列有关滤纸折叠的图中,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如果这样折叠,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③操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右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利用右图装里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个数 B.分子质量    C.分子间隔 D.分子种类
(3)操作⑤蒸发操作中,当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停止加热。
(4)若最终提纯获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剩余固体没有完全溶解 B.滤纸破损
C.过滤器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3.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生成黑色粉末
D.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4.
根据化学方程式:X+3O2=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CH3OHB.CH3COOHC.C2H2D.C2H4
5.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了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每2个CO2分子与8个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金刚石C.井水D.空气
7.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AB.BC.CD.D
8.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C.H2SO4D.H2O2
9.
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10.
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水蒸汽C.氧气D.二氧化碳
11.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片刻,试管中最多可能含有几种固体物质
A.五种B.四种C.三种D.二种
12.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或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14.
用托盘天平称量5.5g的食盐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往右盘增加砝码B.向右移动游码
C.调节平衡螺母D.移走少量食盐
1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操作一次即可量取0.8mL水
B.可用广口瓶及玻璃片代替集气瓶收集气体
C.用托盘天平称量3.8gNaCl
D.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用水清洗后放入滴瓶
16.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振荡、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A.AB.BC.CD.D

4.多选题(共2题)

17.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氧化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18.
小明同学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学习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3H2O 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3C 中的“3”表示三个碳元素
C.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

5.填空题(共5题)

19.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CH4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3)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A.H2和CO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4)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______可以预防甲状脚肿大。
20.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CO2
O2
H2O
W
反应前质量(g)
6
58
5
23
反应后质量(g)
X
10
32
0
 
(1)X的值为______,该反应____化合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
(2)通过计算确定W由_______元素组成。
21.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填化学式);乙物质属于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3) 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是____ g。
2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钠离子_____  ②+2价的铁元素________
③锡元素____  ④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
(2)用下列字母序号填空:
a.明矾 b.氢氧化钠    c.氮气    d.活性炭
①_____用于沉降水中悬浮颗粒 ②______用于吸附冰箱中气味
③____用于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______用于粮食保护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__________
③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④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
23.
下图所示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甲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丙图所示的粒子属于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6.实验题(共1题)

24.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
(2)用A、D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所加的液体必须至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 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 (填序号 )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6)某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此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