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工业上可以空气为原料获得氮气,氮气在一定条件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选填:道尔顿,张青莲,拉瓦锡),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结果取整数).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选填:道尔顿,张青莲,拉瓦锡),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结果取整数).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
2.单选题- (共11题)
3.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图中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 |
D.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
4.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 | B.SO2中的硫、氧原子个数比为1:2 |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
5.
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6.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①3H ②Fe3+ ③
④SO3
①3H ②Fe3+ ③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D.④中数字“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
7.
“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20H32O,下列关于乙基雌烯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基雌烯醇由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 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中含有16个H2分子
C. 乙基雌烯醇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
D. 乙基雌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8
A. 乙基雌烯醇由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 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中含有16个H2分子
C. 乙基雌烯醇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
D. 乙基雌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8
10.
知识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有以下的知识归纳:①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肥皂水;②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③稀有气体(氦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④净化水时可以加入明矾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⑤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2 | B.3 | C.4 | D.5 |
11.
2016年5月,“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进入整体试运行阶段,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生活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 |
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
3.选择题- (共1题)
13.
图甲是一电热饮水机,通过机内温控开关S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额定电压220V,当开关S接a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A;当开关S接b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6W,求:
4.填空题- (共1题)
14.
根据下列实验仪器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若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成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需要放少量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室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可选用_____装置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若使用装置F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管(填“c”或“d”)通入。如果选用图2装置进行制备并验证氨气的性质,当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酚酞试液变红,且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根据信息你认为: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_;蜡烛熄灭说明氨气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性质,任写一条)。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若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成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
(4)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室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可选用_____装置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若使用装置F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管(填“c”或“d”)通入。如果选用图2装置进行制备并验证氨气的性质,当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酚酞试液变红,且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根据信息你认为: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_;蜡烛熄灭说明氨气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性质,任写一条)。
5.实验题- (共1题)
15.
咱们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一)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A小组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1)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_(选填下图1中的装置编号)。

(2)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3)B小组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则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C小组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于是他们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D小组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a.将12.25g KClO3与5.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b.将12.25g KClO3与5.0g CuO均匀混合加热
(1)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测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②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12.25g KCl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与___________克过氧化氢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一)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A小组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
I | 50.0g | 1% | 0.1g | 9mL |
II | 50.0g | 2% | 0.1g | 16mL |
III | 50.0g | 4% | 0.1g | 31mL |
(1)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_(选填下图1中的装置编号)。

(2)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3)B小组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则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C小组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于是他们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操作 | 结论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___________; | 将固体加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D小组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a.将12.25g KClO3与5.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b.将12.25g KClO3与5.0g CuO均匀混合加热
(1)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测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②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12.25g KCl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与___________克过氧化氢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