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综合题(共2题)

1.
(1)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则n=______。写出与溴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溴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

    
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①目前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紧缺。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除去硬水中过多的Ca2+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就可以得到软水。
(3)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己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
①这种可燃冰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C:H:O=______________;
②这种可燃冰的质量为________g时,与44g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下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4.
如图物质间转化关系。A、E为黑色固体,且A在反应①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A、B、C、F均为氧化物;D、E、H均为单质;D和H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写出的化学式:B________、  F_________;操作x是__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4)G是汽水里的一种成份,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4.单选题(共10题)

5.
实验室里几种物体的叙述中有关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B.蜡烛:受热我就会熔化
C.灯泡:通电后我发光,带来光明D.铁钉:我生锈
6.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纸张燃烧
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B.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8.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③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⑥D.②⑤⑥
9.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空气属于化合物B.水银是单质C.氧气属纯净物D.大理石属混合物
10.
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对这里所说的“铁”理解正确的是
A.铁单质B.铁离子C.铁元素D.亚铁离子
11.
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两个氢原子B.一个氢分子C.氢元素D.氢气
12.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下图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13.
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物质用途
加油站:严禁烟火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
液态氧:可支持燃烧
液态氮:可用于医疗手术
C.物质的微观构成
D.元素与人体健康
铜:由铜分子构成
氧气:由氧原子构成
缺钙: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缺锌:会导致智力低下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加热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C.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应先将天平调至平衡,再称量。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