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活动探究三: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
A. 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 碳和氧两种元素 C. 碳和氢两种元素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甲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_______光, b中溶液变浑浊。 |
乙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
A. 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 碳和氧两种元素 C. 碳和氢两种元素
2.单选题- (共12题)
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小于4的,就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
B.用来制氧气的物质里,一定含有氧元素 |
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 |
D.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中都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高锰酸钾也是氧化物 |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11.
宜昌市于11月5日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融入了“一江二桥映三峡的美丽风景,彰显了绿色、健康、安全、秀美的宜昌特色。以下做法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 B.为了不影响跑步成绩,喝完水的瓶子随便扔 |
C.为了增强活动气氛,沿途多放置氢气球 | D.观看者尽量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
3.填空题- (共6题)
14.
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13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 与2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号元素(填数字)。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
④下图表示碘元素的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2)能将下列物质:“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铁粉、氮气、氧化铁”中的“氧气、铁粉、氮气”分为一类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13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 与2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号元素(填数字)。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
④下图表示碘元素的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2)能将下列物质:“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铁粉、氮气、氧化铁”中的“氧气、铁粉、氮气”分为一类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
15.
请写出符合下列含义的化学用语或者化学用语的含义:
(1)锌元素_________;(2)3O_________;(3)两个镁离子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1)锌元素_________;(2)3O_________;(3)两个镁离子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16.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l)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2)下列各项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
(3)氧气有很多用途。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
(4)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②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一种):_____。
(l)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2)下列各项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臭氧 |
(4)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②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一种):_____。

18.
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角度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水的电解,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在图1和图2所示水发生的两种变化中,从微观角度看,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 。
(3)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自然界中的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活性炭就有很强的 性,可以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在图3和图4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有 (填操作)
(4)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1)图1为水的电解,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在图1和图2所示水发生的两种变化中,从微观角度看,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 。
(3)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自然界中的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活性炭就有很强的 性,可以滤去水中一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在图3和图4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有 (填操作)
(4)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 B.用喷灌、滴管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
C.用淘米水浇花 |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的工厂 |
19.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与安全。下列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先后顺序是: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20.
活动探究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来,我们走进一些实验天地!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若选择A和C的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王超说该装置有明显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用改进后的该装置实验,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写出一个用改进后的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陈思思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实验,她先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如图F,再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集气瓶中,没有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
(4)李冰在实验室进行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实验失败。
请分析实验失败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氧炔焰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若某气体只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若选择A和C的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王超说该装置有明显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用改进后的该装置实验,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写出一个用改进后的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陈思思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实验,她先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如图F,再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集气瓶中,没有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
(4)李冰在实验室进行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实验失败。
请分析实验失败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氧炔焰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若某气体只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