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0

1.流程题(共1题)

1.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如利用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合成氨气,合成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1)空气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
(2)用化学用语填空
两个氢分子____ 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氦气__________ 步骤③的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4)图中所标出的①②③的变化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是____,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填名称)。
(5)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填字母)。
A.汽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2)如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3)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乙)净化雨水,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
(4)如图丙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①加入絮凝剂通常是______。上图净水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输送到用户的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若要得到纯水需要经过操作是_________。
②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硬水是含有较多的_____化合物的水(填元素符号)。
③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被认为是理想能源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有毒。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由实验②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
探究二: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经测定维C泡腾片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9%,则该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___%。
4.
某化学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资料)①白磷着火点约40℃;②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白磷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操作)实验一:(如图1)
(1)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试剂,医用输液袋中收集VmL空气。
(2)打开弹簧夹_______,缓慢将袋中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内收集到液体V1mL.由此测得空气中_____的体积为______mL。
(3)关闭弹簧夹K1、K2,再用_____方法(填具体操作),使燃烧匙内的白磷迅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内剩余液体为V2mL。由此测得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
实验二:(如图2)
(4)把测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传感器放入食品保鲜袋,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所示,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数据处理)(5)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
(评价与反思)(6)由实验二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组成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5.
由于高铁列车的车厢是密闭的空间,因此提供清洁的空气和保持车厢的卫生非常重要,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X,则X的化学式是
A.COB.H2OC.O2D.SO2
6.
9g碳与16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
A. 11g B. 22g C. 23g D. 33g
7.
2016年,南京大学邹志刚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利用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变     B. 此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此反应为的利用创造一种新的方法    D. 此反应制取的可以再生利用
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O2 H2↑+O2↑ B. H2O+CO2H2CO3
C. H2OH2↑+O2↑ D. 3Fe+2O2Fe3O4
9.
某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饼状图,图乙是该物质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A、B、C分别表示氢、碳、氧    B. 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H4O
C. 乙中的生成物是两种氧化物    D. 乙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SO2B.NaOHC.O2D.H2SO4
11.
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A.+6B.+4C.+3D.+2
12.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13.
经测定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NO3中N元素化合价依次为-1、+1价B.该样品可能是纯净物
C.该样品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70.0%D.该样品可能混入了碳酸氢铵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蒸发,是否有固体出现
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是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
检查煤气是否泄漏
燃着的木条检验
D
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A.AB.BC.CD.D
16.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a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1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固液混合物
18.
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
B.禁止焚烧秸秆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19.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的是
A.ZnB.FeC.CaD.Na
20.
下面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A. A B. B   C. C   D. D
21.
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合理的扑救措施是(   )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用泥沙扑灭C.用是湿抹布扑灭D.用水冲灭

5.多选题(共2题)

22.
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十五天,并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航天大国。如图是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
B. 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分解反应
C. 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D. 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
23.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 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气态石蜡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6.实验题(共2题)

24.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
③表中x的值是______。
(3)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Sn)。将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待容器中空气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3
①锡的常见化合价为+4,则锡的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________(用含m1 m2 m3代数式表示)。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1)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填序号)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__(填序号);
a.25% b.33.3%    c.50% d.100%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填序号)。
a.润湿玻璃管   b.检查气密性 c.均匀预热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______,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装置______(填序号)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
②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图G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导管a连接,松开止水夹,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发生装置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___(填序号)。
a.提高了气体纯度    b.阻止气体在发生装置内燃烧 c.改变了氢气的化学性质
(4)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了一种有趣的喷泉(如图一)。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

①玻璃套管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②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和环保,若选用图二甲、乙装置组合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装置中的c,装置中漏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