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D、E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已知A为黑色粉末,H为绿色粉末,D、E、F、G在常温下是气体,其中F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试推断:

(1)化学式:F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以上①~⑤五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选填反应序号)。
(3)由反应②中体现的能量转化关系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①__________;实验室检验G的反应_________。

(1)化学式:F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以上①~⑤五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选填反应序号)。
(3)由反应②中体现的能量转化关系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①__________;实验室检验G的反应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一)家庭中的化学知识
(1)市场上绿色碘盐、补铁酱油中的“碘”、“铁”指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2)“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__作用。
(3)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硬水要通过________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4)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某氟(F)原子中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则该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5)炒菜时,油锅起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
(6)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二)生活中的钙片选择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下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7)人体缺钙有可能导致_________(选填序号)。
A.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D.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8)每个葡萄糖酸钙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9)金钙尔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0)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用葡萄糖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430)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________片。
(三)钙片中钙含量测定
某兴趣小组用右图实验探究该金钙尔奇钙片中含钙量是否达到了说明书中标明的含量。

(11)将小烧杯中稀盐酸(足量)分批加入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钙片中CaCO3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
(12)实验记录如下:
分析以上数据,最终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g。
(13)每片该金钙尔奇钙片中含钙量_____(填“>”、“=”或“<”)说明书中标明的含量 (请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先计算出CaCO3的质量,再计算Ca的质量)。
(14)该实验能否用普通的托盘天平来代替电子天平?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一)家庭中的化学知识
(1)市场上绿色碘盐、补铁酱油中的“碘”、“铁”指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2)“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__作用。
(3)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硬水要通过________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4)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某氟(F)原子中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则该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5)炒菜时,油锅起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
(6)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食物变质 |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
B | CO可燃而CO2不可燃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二)生活中的钙片选择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下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7)人体缺钙有可能导致_________(选填序号)。
A.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D.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8)每个葡萄糖酸钙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9)金钙尔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0)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用葡萄糖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430)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________片。
(三)钙片中钙含量测定
某兴趣小组用右图实验探究该金钙尔奇钙片中含钙量是否达到了说明书中标明的含量。

(11)将小烧杯中稀盐酸(足量)分批加入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钙片中CaCO3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
(12)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进程 | 起始(/g) | 最终(/g) |
电子天平读数 | 172.00 | 171.56 |
分析以上数据,最终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g。
(13)每片该金钙尔奇钙片中含钙量_____(填“>”、“=”或“<”)说明书中标明的含量 (请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先计算出CaCO3的质量,再计算Ca的质量)。
(14)该实验能否用普通的托盘天平来代替电子天平?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同学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且产生了淡黄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此现象作如下探究。

【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
【资料】镁元素化合物的颜色:
【猜想】(1)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__;
(2)分析资料,小组成员认为淡黄色固体是Mg3N2,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导致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
【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
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
【分析】(3)请将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
【结论】小组同学的猜想正确。
【拓展】(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_____。

【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
【资料】镁元素化合物的颜色:
物质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颜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黄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猜想】(1)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__;
(2)分析资料,小组成员认为淡黄色固体是Mg3N2,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导致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
【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
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
【分析】(3)请将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
【结论】小组同学的猜想正确。
【拓展】(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_____。
4.单选题- (共18题)
8.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 B.甲是化合物,乙是单质 |
C.乙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 D.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9.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B.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
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13.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尼古丁是一种无色透明、挥发性强、有剧毒的可燃性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
B.尼古丁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
D.尼古丁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4.
经测定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NO3中N元素化合价依次为-1、+1价 | B.该样品可能是纯净物 |
C.该样品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70.0% | D.该样品可能混入了碳酸氢铵 |
1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 |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C.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
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固液混合物 |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
B | 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的O2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
C | 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加入明矾,充分振荡,静置 |
D | 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
A.A | B.B | C.C | D.D |
17.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
D.镁粉燃烧能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
5.多选题- (共1题)
22.
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左试管放出气泡快,说明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
B.乙实验中水中长导管口冒气泡,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
C.丙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
D.丁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6.填空题- (共5题)
23.
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并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步骤Ⅰ发生的反应_________。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为适量,原因有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操作m中,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损耗,步骤Ⅲ获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步骤Ⅰ发生的反应_________。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为适量,原因有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操作m中,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损耗,步骤Ⅲ获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6.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E.氮气 F.石墨 G.活性炭 H.明矾
(1)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 (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
(3)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__; (4)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
(5)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__; (6)常作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
A.盐酸 | B.氧气 | C.金刚石 | D.酒精 |
(1)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 (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
(3)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__; (4)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
(5)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__; (6)常作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8.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请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反应________,若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 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的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序号)。用装置E收集NH3,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用装置F测定生成CO2的体积时要做的改变是___________,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5)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反应制取CO2发生装置(下图左),通过捏放瓶身可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下图装置中具有相同优点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请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反应________,若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 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的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序号)。用装置E收集NH3,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用装置F测定生成CO2的体积时要做的改变是___________,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5)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反应制取CO2发生装置(下图左),通过捏放瓶身可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下图装置中具有相同优点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