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合成氨所需要的氮气,是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者“化学”)。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4)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带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
①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⑤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⑥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2题)

2.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
3.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若X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4.
小明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⑥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B.3C.4D.5
5.
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6.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
A.液氧B.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硫酸铜D.冰水混合物
7.
近来许多饮品被曝“塑化剂”超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是一种常见的“塑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390g   
B.该塑化剂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
C.该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塑化剂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8.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是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水的电解
C.图③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图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内气体体积
9.
下列有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D.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0.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构成
B.实验操作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①先查气密性,再装药品
②气体先验纯,再点燃
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
C实验记录
D实验方法
①用10mL量筒量取8mL水
②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溶液会变红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8g食盐
①鉴别O2、CO2---用澄清石灰水
②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③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A. A    B. B    C. C    D. D
11.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各反应物均无剩余,反应条件省略)。A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且A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A、B、C均为氧化物;D和E为无色单质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 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低;
C. C通过分解反应转化为D和E;
D. 操作X是指过滤。
12.
2017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B.禁止随意焚烧秸秆,减轻雾霾影响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1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读取液体的体积D.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

3.填空题(共2题)

14.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二氧化碳可被浓氨水吸收(如图1)转化为可做氮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

(1)浓氨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NH4HCO3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_____.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填具体粒子名称),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5)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则X=_____,氧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
15.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装置组合是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A作为发生装置,则需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当选用E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可以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编号);如果用F图所示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5)在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的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B瓶中产生氢气,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②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