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6

1.综合题(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温度
催化剂
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生成1升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Ⅰ
400℃
MnO2
1:1
153
实验Ⅱ
400℃
MnO2
2:1
240
 
小芳在实验时,误把氧化铜当作二氧化锰放入加热,结果发现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开始产生气体时的温度(即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表示反应速度越快)。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氯酸钾和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氯酸钾和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数据和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
【计算】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该产品(右图)中过氧化钙的质量至少为___。

2.流程题(共1题)

2.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1.01×105 Pa)
–252
–195.8
–183
–33.35
 
在1.01×105 Pa时,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4)下图是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由图可知两种反应物N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3.单选题(共9题)

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4.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n=5
C.形成的离子是:Br-D.原子序数为35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4H2OD.5个钠离子—5Na+1
6.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B.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D.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 ∶6
7.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明矾搅拌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9.
氧气和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如果是CO2,反应②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乙可能是H2O2
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
D.丁可能是氯酸钾
10.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
C.利用多种稀有气体,制成各种光源D.利用大量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11.
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4.填空题(共1题)

12.
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现有H、C、Na、O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    ②用于炼钢的气体_________;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    ④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______ ;
⑤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____;
②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
③市场上销售净水器中活性炭能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
④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
A、氢气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5.实验题(共1题)

13.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如果利用该反应制取较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上图中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b”或“c”)进入G中;
(3)实验室用装置B 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用装置C代替装置B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KClO3加热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反应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双氧水制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

①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导管接口编号)接C。
②A瓶中原有的空气对氧气体积测定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右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氧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如量气管中液面低于水准管,应将水准管______(填“上移”,“下移”“不动”),直到两边液面相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