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梅陇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21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7

1.综合题(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展开研究,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①小轩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氧气,可以选择B装置和装置________组合(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小轩发现反应速度过快,同学给出了下列建议,你来帮小轩判断一下正确的建议有_________
A.往长颈漏中加些蒸馏水B.提高反应的温度
C.改用较小容积的反应装置D.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②小檀同学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编号)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收集满的氧气应该瓶口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③F装置是一种简易的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____端通入。(填"a ”或"b")

④实验结束后,老师告诉小檀,氯化钾可以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化肥,所以小檀决定从混合物中提取氯化钾,给班级的植物施肥,他提取氯化钾的步骤为____________
如果小檀制取了0.6moL的氧气,理论上他可以回收多少克氯化钾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单选题(共16题)

2.
下列变化过程中,物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B.颜色改变C.呼吸D.状态改变
3.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C2H2+5O22H2O+4CO2
B.CuSO4+2NaOH→Na2SO4+Cu(OH)2
C.2Mg+O22MgO
D.Zn+H2SO4→ZnSO4+H2
4.
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酱B.蒸馏水C.新鲜空气D.矿泉水
5.
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镁——MgNO3B.1个二氧化硫分子——SO2
C.3个氧原子——O3D.铵根——NH3
6.
水果因含有乙酸乙酯等物质而具有芳香气味,关于乙酸乙酯( C4H8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由三个元素组成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1
7.
某气体可能是由O2、SO2、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经分析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0%,符合要求的组成是(   )
①SO2 ②SO2、H2 ③CO2、H2 ④SO2、CO2、H2 ⑤O2、SO2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8.
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1C.+2D.+4
9.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44gCO2含有2mol氧
B. 1molH2O中约含6.02×1023个氧原子
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16g/mol
D. 1molCO2中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
10.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的水
B.集气瓶中灌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11.
以下变化中,氢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   )
A.氢气液化B.电解水C.过氧化氢分解D.氢气燃烧
12.
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电解水时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13.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D.溶质溶解度变大
14.
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都只能含一种溶质
B.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都可以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C.向水中加入少量蔗糖固体不断搅拌可增大蔗糖的溶解度
D.溶解硝酸钾固体时加热既可以使硝酸钾溶解的更多,又可以使其溶的更快
15.
属于悬浊液的是
A.泥水B.糖水C.油水D.汽水
16.
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溶剂B.升高温度并降低压强C.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并增大压强
17.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3.选择题(共2题)

18.

如图所示,在A处或B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19.

如图所示,在A处或B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4.填空题(共3题)

2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写出含量最多的气体的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生理盐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③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Ⅰ.某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流程如下:

自来水生产流程中加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__,通过过滤池除去的是_________;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明矾的成分是KAl(SO4)2·12H2O,该物质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0.2mol明矾中含_______个硫原子。
Ⅱ.下图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填“1”或“2”);检验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
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1.
如图A所示是用白磷(着火点为40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其中细玻璃管的底端刚好与白磷接触。
实验步骤
现象
将装置A放在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称量。
示数为158.4g
取下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细玻璃管下端至红热,迅速塞紧锥形瓶并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并放出热量,气球膨胀
冷却至室温如图B所示,再次称量装置
气球变瘪,质量为158.4g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实验中的气球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密闭的环境,令一个作用是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两次称量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另一名同学也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第二次称量的质量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
④实验结束时(如图B所示),气球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2.
下图是A、B、C是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d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②t1℃时将20克A物质与50克水混合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t2℃等质量的A、B、C三种溶液分别加入水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④将40克c点所在的溶液降温到a点,析出晶体_________克。
⑤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Ⅰ.都是饱和溶液    Ⅱ.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Ⅲ.溶剂质量A>B>C   Ⅳ.溶液质量C>B>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