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Q |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 68 | 16 | 4.4 | 3.6 |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 4 | 未测 | 48.4 | 39.6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 B.若X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
2.
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 解 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纸在空气中燃烧化为灰烬,质量变小 | 此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C |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
D |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
A.A | B.B | C.C | D.D |
4.
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是制取各种镓化合物半导体的原料。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其原子核外共有31个电子 |
B.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
D.氧化镓的化学式为Ga2O3,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7.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可以用木炭燃烧法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杂质氧气;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③做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水或细砂;④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⑥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⑤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
8.
复方篙甲醚(C16H26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复方篙甲醚是由16个碳元素、26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组成的
B. 复方篙甲醚由47个原子构成的
C. 复方篙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复方篙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26:5
A. 复方篙甲醚是由16个碳元素、26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组成的
B. 复方篙甲醚由47个原子构成的
C. 复方篙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复方篙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26:5
9.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② Fe3+;③
;④ SO3
①3H;② Fe3+;③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
10.
近年来无锡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据环保局统计,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4.7%,PM2.5较2015年下降2.08%。下列措施与降低大气中PM2.5污染物无关的是
A.春节期间倡议不燃放烟花爆竹 | B.关停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 |
C.雾霾天过敏体质患者戴好防尘口罩 | D.工业废气达标后再排放。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
B.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容易熄灭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D.用燃着的木条点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白烟被点燃 |
12.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


A.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B.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
C.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D.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
2.填空题- (共4题)
14.
小陆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实验室完成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A组同学对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产生了好奇,于是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装置图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中,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本实验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陆老师的指导下,A组同学将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以最佳质量比混合,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但意外的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陆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__________ ; 猜想二:该气体为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Cl2和O2。
【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小虎认为小芳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
Ⅱ.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2_____________ +Cl2↑.
【计算】12.25g纯净的氯酸钾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中,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本实验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陆老师的指导下,A组同学将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以最佳质量比混合,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但意外的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陆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__________ ; 猜想二:该气体为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Cl2和O2。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小芳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_成立 |
(2) | 小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______(填“复燃”或“不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评价】小虎认为小芳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
Ⅱ.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计算】12.25g纯净的氯酸钾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克。
15.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合成气(CO、H2)可通过甲烷(CH4)的重整得到,例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取21世纪的新型燃料二甲醚。请阅读以下生产流程,回答问题:

(1)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2C2O4)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1)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2C2O4)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16.
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填“化合”或“分解”),若用D来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实验结束时应该先_____________(填“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若用F装置(装置内没有水)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
(4)小张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他按老师的要求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到木炭燃烧不但现象明显而且持续时间长。请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时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的原因是________。
(5)左图是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右图是霍夫曼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②与右图装置相比,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填“化合”或“分解”),若用D来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实验结束时应该先_____________(填“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若用F装置(装置内没有水)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
(4)小张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他按老师的要求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到木炭燃烧不但现象明显而且持续时间长。请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时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的原因是________。
(5)左图是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右图是霍夫曼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②与右图装置相比,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③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④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
(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②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其硬度,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应用_________来鉴别。
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③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④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
(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②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其硬度,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应用_________来鉴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