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2.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醋酸有______种元素组成,醋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0.5摩尔醋酸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__个碳原子。
2.简答题- (共1题)
3.
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后,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步骤 | 【实验1】研究氧气性质 |
Ⅰ | 烧杯中盛有石灰水,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
Ⅱ | 推入适量H2O2溶液 |
(1)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后,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1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25%(填=、<或>)。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中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n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1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25%(填=、<或>)。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中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n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4.单选题- (共14题)
10.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 B.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6.02×1023g |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13.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
B.点燃一氧化碳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
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过量 |
D.制取O2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气密性不好 |
15.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同体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
5.选择题- (共2题)
6.填空题- (共3题)
21.
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_____________(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_____________(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2.
高温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代表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由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不变,故可推知,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3.
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元素是______;硫酸钡__________; n个氮原子_______;氯气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如何判断发生装置中水已排尽: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填编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装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

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注水装置”最佳。

(1)指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如何判断发生装置中水已排尽: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填编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装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

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注水装置”最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