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一中2018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0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简答题(共1题)

1.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化合”之一)

2.计算题(共2题)

2.
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媒体纷纷调查报道,曾引起大家的恐慌.据资料显示:乙烯利(化学式为C2H6ClO3P)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释放乙烯(化学式为C2H4),促进水果成熟,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产生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对人体无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利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填元素名称)
(2)乙烯属于_____(填“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4)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3.
在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我们通常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一次实验中,某同学给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成了10%.求该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了多少?(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请你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3.单选题(共24题)

4.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醋泡鸡蛋B.焚烧植物秸秆
C.橙子榨成汁橙子榨成汁D.纯牛奶变酸
5.
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B.用“84”消毒液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
C.用稀有气体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液氧
6.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m为1g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时生成乙、丁的质量比为9:8
7.
发射“神十”的长二F运载火箭使用的特种燃料含有液态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含有一个氮分子
B. 该物质由两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两个氮原子构成
C. 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3:1
D. 该物质完全燃烧产物只产生CO2、H2O
8.
现有4.6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元素
B.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该有机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D.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9.
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其中x,y的数值分别是(  )
A.6、3B.6、6C.5、7D.3、3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Al>Si
D.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到V3mL溶液:V1+V2=V3
11.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碳酸钙、冰水混合物B.液氧、水、粗盐
C.水、食盐、海水D.钙片、氯化镁、矿泉水
1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核内共有53个质子
B.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食用碘盐是为了补充碘元素,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图中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13.
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①③都容易形成阳离子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
14.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
1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通过状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B.实验室电解水时,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向空气中排放,容易形成酸雨
16.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态氮气是一种环保型制冷剂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了氧气
C.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相对较少,越是稀有用途越大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之一
17.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
B.实验时用过量的红磷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并读数
18.
欲鉴别氧气、氮气、空气三瓶气体,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B.分别测它们的密度
C.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D.分别测量它们的溶解度
19.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A
分离食盐和沙粒
溶解、过滤、蒸发
B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后,测溶液温度变化
C
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后,看气泡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过滤
 
A.AB.BC.CD.D
2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放在小烧杯中
B.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C.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D.点燃氢气时,应先检验其纯度
2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B.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2.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2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属于溶液
B.“10%的NaCl溶液”含义就是100g水中溶解了10gNaCl固体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4.
在20℃时,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停地加入KNO3固体粉末.以下是四位同学绘制的“该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KNO3固体质量”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25.
饮食健康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下列做法中,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添加工业明胶的老酸奶果冻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种植蔬菜喷洒剧毒农药杀虫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海鲜
26.
“绿色生活”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着丢弃旧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
27.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
C.加热蒸发D.过滤黄泥水

4.填空题(共2题)

28.
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_____(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步骤2:将粉末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的明显现象是_____.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思考:
①你认为此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之一).
②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9.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两个氢分子_____;   (2)两个氢离子_____;
(3)两个铜离子_____;   (4)两个铁离子_____;
(5)硫酸根离子_____;   (6)碳酸根离子_____;
(7)铵根离子_____;     (8)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_____.
(9)硫酸_____; (10)氢氧化钙_____;
(11)碳酸钠_____.

5.实验题(共1题)

30.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
(4)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KClO3)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你从上述装置中选择的是_____.(填装置序号)
(5)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①排水集气法 ②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④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或者排水集气法
(6)铁丝可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在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铺一层细沙或留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2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