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79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暖宝宝”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准备利用其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
“暖宝宝”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遇空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铁+氧气+水→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过程放热.
【进行实验】
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粉.甲同学打开一袋“暖宝宝”,将其中粉末倒入烧杯中,用磁铁与之充分接触,发现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证明“暖宝宝”中确实含有铁粉.
【现象与讨论】
乙同学无意中将吸出的铁粉撒在了酒精灯火焰上,意外地发现铁粉燃烧,火星四射.该小组同学对此现象展开讨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这是因为_____.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可以根据量筒中水的变化,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1】丙同学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暖宝宝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实验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测得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___.
【表达与交流】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改进2】丁同学设想用图1装置,换用“暖宝宝”中的物质代替红磷将其燃烧,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你认为_____(填“是”或“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如填“是”,此空可不必作答).

2.计算题(共1题)

2.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同学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计算.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放入锥形瓶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数据处理)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请帮小明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共13题)

3.
中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用黏土烧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5.
关于化学反应aX+bY=cZ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是化合物
B.X、Y、Z的粒子数之比为a:b:c
C.X、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7gX和8gY反应,生成15gZ
6.
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氧气是否收集满
C.用在密闭容器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7.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D.冶炼过程中有还原反应发生
8.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镁B.空气C.硫酸铜D.二氧化锰
9.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类观:按物质组成成分的多少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和化合物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氖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10.
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11.
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2.
下列有关生活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高层住宅着火,打开所有门窗,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
C.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1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也是常见的混合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之所以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由于它们化学性质极为稳定
14.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5.
下列实验操作与造成后果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后果
 A
 试管刷刷试管时用力过猛
 试管破裂
 B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
 腐蚀胶头滴管的胶帽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未留少量水或细沙
 集气瓶炸裂
 D
 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滤液仍浑浊
 
A.AB.BC.CD.D

4.选择题(共1题)

16.屋檐下同一位置先后滴落两雨滴,在两雨滴落地之前,它们之间的距离(忽略空气阻力)(   )

5.填空题(共4题)

17.
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①2个硫原子_____;②+3价的铁元素_____.③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化合物中②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n的值为_____,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_____.
18.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新闻报道某地所乘公交车发生燃烧,多项证据显示是有人携带汽油上车,汽油中的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元素组成,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写出X的化学式_____,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填“高”或“低”)
(2)今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果,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如图1是可燃冰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经典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填“甲”或“乙”)
(4)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如图3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
19.
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1)利用铝的_____性可将铝块制成铝箔
(2)铝热剂时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3)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黄铜的熔点_____锌(填“>”或“<”).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
(4)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__,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它们与氧气反应的_____比较它们的活泼性.
20.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
(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法
(2)小明准备对一瓶浑浊的海水进行净化,为使水中悬浮的杂质沉淀,小明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填物质名称),然后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
(3)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推断,镁与水蒸气_____反应(选填“能”或“不能”);
物质
钠与冷水
镁与冷水
镁与水蒸气
铁与冷水
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
生反应
剧烈反应
缓慢反应
?
不反应
加热条件
下能反应
 
②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_____(选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1.
如图1是实验室中的部分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装置B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若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3)用D装置制取气体时,固体应在液体之_____(填“前”或“后”)加入,某同学选用装置D和E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动作太慢,还差少量的氧气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了(如图2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过氧化氢溶液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一种解决方法:_____.
(4)用装置C收集CO2,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的木条放在_____(填“a”或“b”)处.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F操作的现象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