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市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第7讲 碳的氧化物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716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6

1.简答题(共4题)

1.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
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引发了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并晾干)。

(1)该活动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实验C所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
(3)实验A的作用是________。
3.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A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4.
在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会动的鸡蛋”系列趣味实验。

(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如图A),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
(2)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B),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1)A和B的软塑料瓶材质和容积均相同,且充满CO2。将A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B中软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传感器测量C装置瓶内气压变化。
①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时,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得到如下图甲所示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图像,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下图乙是C装置测定的加入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像,其中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

3.单选题(共4题)

6.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发生装置中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是( )
A.AB.BC.CD.D
8.
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
9.
下列有关CO2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
D.干冰可以用来实施人工降雨

4.填空题(共3题)

10.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且其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工程师们最近开发出一款太阳能板,它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在光照、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碳。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上述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吸收2.2 kg 二氧化碳时,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kg。
11.
人类的安全、健康离不开化学。
室温下,将干冰放在密封盒内,密封盒会炸开。若将装有干冰的密封盒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密封盒___(填“会”或“不会”)炸开。(已知:二氧化碳的沸点为-57 ℃;冰箱冷冻室温度为-15 ℃)
12.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实验题(共5题)

13.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1)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________两端分别与B、E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澄清石灰水,B中固体为大理石,C中液体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打开K1,关闭K2,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B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当A中出现大量浑浊时,后续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可在C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2)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D装置c、d两端分别与B、E装置连接。
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D中液体为浓硫酸,E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14.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______。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15.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有关CO2的实验时用到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用A装置检验CO2,试剂X为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该装置吸收CO2时,试剂X最好选用    
(2)如图B所示,挤压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16.
实验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烧杯内壁上贴上干 的和用水润湿的紫色石蕊纸条
②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为红色
 
(1)该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内壁上贴干的紫色石蕊纸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17.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向饱和
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滴入稀盐酸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