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例如:有人提出使用 “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开这个骗局。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
(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对两支试管中的气体进行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汽油的成分。操作如下:
【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___。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
(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对两支试管中的气体进行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汽油的成分。操作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点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灯 ②将光洁干冷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 |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 |
③将内壁蘸有______________ 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 |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
【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___。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
2.选择填充题- (共4题)
5.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_________)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口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计算题- (共1题)
6.
维生素B2(C17H20N4O6)可以用于防治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和溢脂性皮炎,其主要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食物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l)维生素B2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B2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B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l)维生素B2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B2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B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4.推断题- (共1题)
7.
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根据以上现象分析:写出A、B、D、F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以上现象分析:写出A、B、D、F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8.
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①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_____和玻璃棒.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产生较多浮渣,液体D是_____水。
(4)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3),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①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_____和玻璃棒.
(2)操作②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产生较多浮渣,液体D是_____水。
(4)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3),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7题)
9.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凡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则在某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0.
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 R一定为化合物
C. R中一定含有水
D. 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A. 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 R一定为化合物
C. R中一定含有水
D. 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7.填空题- (共3题)
16.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①用“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7.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和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和 .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和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填充题:(4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