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6题)
1.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饱和和石灰水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液 C.饱和 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仍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但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烧杯中溶液的pH,所得图像如图3所示;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饱和和石灰水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液 C.饱和 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仍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但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烧杯中溶液的pH,所得图像如图3所示;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探究小组成员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质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有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中滴入______;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_________ 。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质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有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 ①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②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中滴入______;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_________ 。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3.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错误(填“1”“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
(4)写出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错误(填“1”“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
(4)写出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上图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下图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CO2,沉淀溶解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1)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上图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下图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CO2,沉淀溶解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5.
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鸡蛋壳接触白醋后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含量在98%左右;白醋是烹调用的酸味辅料,色泽透亮、酸味醇正,除了醋酸和水之外几乎不含其他成分.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可用HAc来简单表示其化学式.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可能是CO2、O2、CO、H2、N2、SO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大量的N2、SO2,因为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由实验②并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______.
(3)由实验③可知该气体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_____.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白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_____+CO2↑
【查阅资料】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含量在98%左右;白醋是烹调用的酸味辅料,色泽透亮、酸味醇正,除了醋酸和水之外几乎不含其他成分.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可用HAc来简单表示其化学式.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可能是CO2、O2、CO、H2、N2、SO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大量的N2、SO2,因为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③ |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 | 木条熄灭,气体不燃烧 |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由实验②并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______.
(3)由实验③可知该气体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_____.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白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_____+CO2↑
2.单选题- (共5题)
7.
如图:把气球中的镁粉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发生变化(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有气体放出 |
B.本实验能说明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粉比镁条更快 |
C.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 |
D.本实验能说明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11.
1元硬币的外观:①有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③“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 | B.②为猜想假设 | C.①为发现问题 | D.③为设计实验 |
3.实验题- (共7题)
12.
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选填序号)和 E 组合,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 H2,C 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用D装置收集 H2,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F 为简易净水装置,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装置。向该装置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是水_____(填“硬”或“软”),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要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

(1)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选填序号)和 E 组合,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 H2,C 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用D装置收集 H2,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F 为简易净水装置,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装置。向该装置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是水_____(填“硬”或“软”),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要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
13.
小明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来制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原因是______.
(3)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4)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____装置.
(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______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________.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操作,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_________.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原因是______.
(3)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4)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____装置.
(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______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________.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操作,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_________.
14.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C由导管、________和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组成。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KClO3和MnO2制取O2 时,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制得的CO2中混有HCl和H2O,提纯时用NaOH固体除去杂质,你认为这种方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H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

(1)装置C由导管、________和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组成。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KClO3和MnO2制取O2 时,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制得的CO2中混有HCl和H2O,提纯时用NaOH固体除去杂质,你认为这种方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H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
15.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F,理由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优点是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1)写出a中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F,理由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优点是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16.
如图,A-G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用紫黑色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需要补充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填“b”或“c”),C装置相比较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如果用小试管来代替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倒入1/3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见下图)。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同时用力上下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用紫黑色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需要补充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填“b”或“c”),C装置相比较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如果用小试管来代替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倒入1/3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见下图)。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同时用力上下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7.
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Ⅰ)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_____接______(填接口序号)。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接口序号)进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学生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

(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_____________,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
(Ⅰ)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_____接______(填接口序号)。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接口序号)进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学生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

(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_____________,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
18.
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一套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E中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 | 溶液变红 |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6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