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提示:(NH4)2CO3溶液呈碱性,40 ℃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梅老师带领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会发生反应:CaCO3+CO2+H2O= Ca(HCO3)2,反应生成的Ca(HCO3)2溶解性较大。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生成CaCO3。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如果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如何反应?小章和小丽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小王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梅老师引导同学们再次研读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又能反应生成CaCO3,并告诉同学们,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原理与之类似,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在生活中,NaHCO3还有许多用处,请说出一种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________试液(填酸碱指示剂)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显碱性 |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有_________生成 | 猜想(4)不成立 |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 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1)和(2)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小王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梅老师引导同学们再次研读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又能反应生成CaCO3,并告诉同学们,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原理与之类似,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在生活中,NaHCO3还有许多用处,请说出一种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3.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
4.
下表中是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B.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
N2常温下化学质稳定-充氮包装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做防毒面具材料 氦气密度小、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探空气球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
C.日常生活经验 | D.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儿童体内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 |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A. A B. B C. C D. D
5.
葡萄糖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B.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C.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
D.葡萄糖是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6.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② Fe3+;③
;④ SO3
①3H;② Fe3+;③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
8.
下列图像不符合相应实验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9.
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Cu2+ | B.只有Fe3+ | C.Fe2+ | D.Fe2+和K+ |
10.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1℃时,X、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②t2℃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③将t1℃时的100g X饱和溶液和300g Y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20g水,然后温度仍降至t1℃,则Y析出的晶体多;
④将t2℃的100g X饱和溶液和100g Y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则析出晶体一样多;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t1℃时,X、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②t2℃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③将t1℃时的100g X饱和溶液和300g Y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20g水,然后温度仍降至t1℃,则Y析出的晶体多;
④将t2℃的100g X饱和溶液和100g Y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则析出晶体一样多;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一个 | B.两个 | C.三个 | D.四个 |
12.
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 B.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碳酸钠 |
C.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 D.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
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B.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
C.浓盐酸打开瓶盖有白烟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14.
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金属元素 |
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 |
4.填空题- (共1题)
15.
化学无处不在,请按要求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①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_ ②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化肥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______肥能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3)Sb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①Sb2O5读作______________,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②工业制取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Sb2O5+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工业上常用碳与Sb2O3固体在高温下反应制得锑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①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_ ②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化肥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______肥能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3)Sb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①Sb2O5读作______________,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②工业制取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Sb2O5+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工业上常用碳与Sb2O3固体在高温下反应制得锑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6.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的名称:D:_________;
(2)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液体药品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在E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倒扣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E中液面__________(填“上升”或“不变”);若E中充满下列________气体,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Ⅰ、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Ⅱ、实线与虚线的交点P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__mL。

(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的名称:D:_________;
(2)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液体药品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在E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倒扣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E中液面__________(填“上升”或“不变”);若E中充满下列________气体,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A.H2 | B.O2 | C.HCl | D.CO |

Ⅰ、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Ⅱ、实线与虚线的交点P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__m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