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王龙飞等,有删改)。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所示。
表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_____。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所示。
表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 消毒效果 | 消毒所需时间(0.2 mg/L) | 二次污染 | 投资成本 (900 m3设备) |
臭氧 |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 | < 5 min |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 约45万元 |
氯气 |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 > 30 min |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 约3~4万元 |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_____。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
2.流程题- (共1题)
2.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还原时,存在如下反应:
5CO + Ba(NO3)2
N2 + BaO + 5CO2
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②若有28 g CO参与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还原时,存在如下反应:
5CO + Ba(NO3)2

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②若有28 g CO参与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3.简答题- (共3题)
3.
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注射器中装有氢氧化钠浓溶液,乙中盛有足量稀盐酸。小明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将氢氧化钠浓溶液全部注入甲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下图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选用装置①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选用装置③收集氧气的理由为____________。 | (1)选用装置②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选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 |
5.
从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1)上述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上述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试管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 ![]() | ![]() | ![]() |
现象 |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 | 固体为红色 |
Ⅱ | 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
Ⅲ |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充分加热 | 红色固体变黑 |
Ⅳ |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5.单选题- (共8题)
13.
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NaOH溶液的pH |
B.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
C.a点处的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
D.c点处的溶液能与Fe反应产生气体 |
6.填空题- (共3题)
15.
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6.
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1)若需要配制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 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若需要配制1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 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7.
西红柿炖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1)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西红柿中含“铁”,缺“铁”会引起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 B.贫血 C.骨质疏松
(1)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西红柿中含“铁”,缺“铁”会引起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 B.贫血 C.骨质疏松
7.实验题- (共2题)
18.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了2个兴趣实验。

(1)若观察到a中固体减少,有大量的气泡产生,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推测固体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
(2)若固体为碳酸氢钠粉末,则整个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

(1)若观察到a中固体减少,有大量的气泡产生,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推测固体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银 | B.锌 | C.氢氧化钙 | D.碳酸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