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6713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8/5/9

1.流程题(共1题)

1.
40%的甲醛(HCH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用于生物标本保存。工业上可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其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洗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请在空白□内画出生成物,使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完整。
(3)蒸馏室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生产50吨福尔马林,其中含有甲醛_____吨。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1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1﹣1碳酸钠
1﹣2碳酸氢钠

11.96
8.28
 
实验2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2﹣1碳酸钠溶液
2﹣2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3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3﹣1碳酸钠溶液
3﹣2碳酸氢钠溶液

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
(3)①实验3﹣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②完全分解8.4gNaHCO3能生成CO2_____g。
③要确定碳酸氢钠的分解产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食用油脂能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最常用的食品和调味品。食用油脂是一种高热量食品,每克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37.7kJ的热量,比等质量的糖和蛋白质高一倍多,再加上不同油脂成分的差异性,使如何选择和使用食用油脂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
食用油脂中99%以上是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A、E,少量矿物元素钙、钾等。食用油中脂肪酸种类繁多,主要分类方法见表1。不同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不同,常见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如表2。

脂肪酸不仅种类繁多,功能也各异。饱和脂肪酸能平衡血浆中脂肪酸浓度,摄入过高会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继而引发动脉管腔狭窄;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内的碳原子之间存在一个碳碳双键(C=C),主要是油酸(C18H34O2,ω-9),油酸能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但不会降低有益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C18H32O2,ω-6)和α-亚麻酸(C18H30O2,ω-3),它们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而且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入。亚油酸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α-亚麻酸在人体分解后形成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是大脑的重要营养要素,DHA能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EPA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
天然状态下,不饱和脂肪酸多数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和烘烤类食品中,受加热过程影响,油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如右图所示。反式脂肪酸可妨碍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提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依据文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
(2)按油脂分类,花生油属于___________。
(3)常见食用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4)关于食用油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应少吃油炸、烘焙类食品
B.食物营养素中,热量最高的是脂肪
C.烹调食物时,最好将油温控制在260℃以下
D.油酸和亚油酸分子中碳碳双键的个数不同

4.单选题(共10题)

4.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H2O C.CO2D.H2O2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石蜡D.红磷
7.
下列物质,不能与铁发生反应的是
A.氧气B.硫酸铜溶液C.硫酸锌溶液D.稀硫酸
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9.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面粉C.牛奶D.花生油
10.
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A.过滤B.蒸发C.溶解D.称量
11.
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
12.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B.烧碱C.小苏打D.熟石灰
13.
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A.铁B.钙C.锌D.碳

5.选择题(共4题)

14.

兰兰家到学校的路程比阳阳家到学校近多少米?

15.

兰兰家到学校的路程比阳阳家到学校近多少米?

16.设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mathml#}2+3i1i{#/mathml#} 等于{#blank#}1{#/blank#}.
17.

阅读肖万君的《切莫错待“半小时”》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半小时”在一些人看来,是零星的时间。因其小、零碎,一些人从不将其放在眼里,而是轻易让其白白流失。
         ②比如,有的人上班经常晚到“半小时”,下班经常早走“半小时”;有的人一看只剩下“半小时”了,以为干不成什么事了,就撂下正事闲聊乱侃起来。
         ③当对此提出异议时,有人辩解道:“不就是短短的‘半小时’嘛!有它能办成个什么事?无它又有什么大不了?”
         ④“半小时”,真的是无济于事、可有可无吗?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资料看,一些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伟人,都不是这样认识和对待时间的。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他在总结自己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告诫人们:“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为如此,他著作等身,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真是: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
         ⑤为什么一些人只看重成块的“大段时间”,而不把零星的“小段时间”放在眼里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只有“大段时间”才好办事情,用起来才方便,而零星的“小段时间”,一次办不完一件事,用起来有些麻烦。
         ⑥应当认识到,                                                        。“大段时间”比较集中,用起来充裕、方便,“小段时间”比较分散、零碎,用起来较为麻烦,这是两者的不同。但是,“大段时间”是由“小段时间”积成的,是含在一节节“小段时间”之中的,没有分分秒秒,就没有“半小时”、“一小时”,没有月月年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善于利用时间,不仅“小段时间”会失掉,“大段时间”的效率也会降低,“大段时间”也会转化成为“小段时间”。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要做许许多多事情,每件事情不会都是恰恰用整时间做完。人的一生中是会经常地、大量地遇到零星的“小段时间”的,充分利用好这些零星的“小段时间”,对于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⑦“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立志事业有成的朋友们,请珍惜工作中的一个个“半小时”,过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吧!    (选自《人民日报》)

6.填空题(共5题)

18.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
(1)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钢铁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于_____(举一例)。
19.
“和田白玉”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
20.
“沸石分子筛”能将氮气等分子吸附,是家用制氧机的关键部件。通过控制按钮,利用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图1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1)请在图1中画出通过分子筛前后气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_____。(已知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微粒个数比)说明:用〇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
(2)欲收集一瓶图1所示的富氧空气,用于检验氧气的含量,你认为合适的收集方法是_____,理由是_____。
(3)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一定能引起误差的原因是_____。
21.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________的性质。
22.
“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7.实验题(共3题)

23.
化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矿泉水”变成“牛奶”、“雪碧”和“红酒”。回答下列问题:

(1) “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________个。
(3)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则雪碧的组成是________。
24.
依据下图回答A和B两组题中的一组,两组全部作答,按其中一组记分。

A
B
(1)A实验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B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5.
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铁板,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金属板上白磷足量)。回答下列问题:

(1)推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