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有一含有纯碱的食盐样品,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30g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气体全部逸出,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3.4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BaSO4、BaCO3都不溶于水,BaSO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_____;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2SO4,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______。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BaSO4、BaCO3都不溶于水,BaSO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____________。 |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使垃圾翻动。 NaOH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_____;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钠盐是Na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2SO4,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_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5.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4 | 2 | 5 | 5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5 | 21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x的值为18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丙一定是催化剂 |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烟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将铁丝伸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 D.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的表面有铜析出 |
8.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 |
B.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
C.鉴別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
D.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 |
9.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 | 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铝、锌与盐酸反应都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
C.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
D.含碳元素的可燃物燃烧都会生成CO2,所以燃烧有CO2生成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5题)
14.
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15.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_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1)氦气________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16.
(1)“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现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2% 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固体次氯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g
(2)双酚A(化学式C15H16O2)是白色针状晶体,可在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请计算:
①双酚A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_____;
②双酚A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双酚A(化学式C15H16O2)是白色针状晶体,可在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请计算:
①双酚A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_____;
②双酚A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7.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白糖 B.汽油 C.食盐 D.高锰酸钾
(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t1℃时,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甲>乙
C.从接近饱和的甲溶液中析出一定量的甲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t2℃时,分别将50g甲、乙、丙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甲<乙<丙
(1) 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白糖 B.汽油 C.食盐 D.高锰酸钾
(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t1℃时,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和20g乙,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甲>乙
C.从接近饱和的甲溶液中析出一定量的甲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t2℃时,分别将50g甲、乙、丙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甲<乙<丙
18.
星期日,小明和家人去野炊,爸爸、妈妈携带了铁锅、鸡蛋、面条、西红柿、食盐、牛肉、食用油、矿泉水等物品.
(1)上述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小明携带了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 ③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为了除去车里的异味,爸爸放置了活性炭包,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4)小明取山泉水煮面条,山泉水可能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沙土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1)上述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小明携带了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 ③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为了除去车里的异味,爸爸放置了活性炭包,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4)小明取山泉水煮面条,山泉水可能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沙土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19.
通过一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方法。请结合下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选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从仪器①中应加入____________。如果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要用到E、F装置,正确的连接方法是(用导管口代号b、c、d、e表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置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选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从仪器①中应加入____________。如果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要用到E、F装置,正确的连接方法是(用导管口代号b、c、d、e表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置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