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推断题- (共1题)
2.
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A、B 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固体且A 为暗紫色,E、F 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H、I 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G 和J 都是黑色固体,K 是一种亮红色金属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略去)

(1) A 的化学式__________;G 的化学式__________;J 的化学式__________;K 的化学式__________;
(2) 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①—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写出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的化学式__________;G 的化学式__________;J 的化学式__________;K 的化学式__________;
(2) 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①—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写出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
2CO,其中 发生氧化反应。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

4.单选题- (共15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4 | 2 | 5 | 5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5 | 21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x的值为18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丙一定是催化剂 |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9.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时,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后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 |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
11.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离,⑦按顺序固定好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⑦①④⑥⑤ | B.③②①④⑥⑤⑦ | C.②③⑦①④⑤⑥ | D.③④①②⑦⑤⑥ |
13.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
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
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
14.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B.实验室中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1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不再有利用价值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A. 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不再有利用价值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5.填空题- (共4题)
19.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属于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的过程叫石油的分馏,原理是根据各物质的_______不同将热的原油进行分离,是_______变化 ;
(3)今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CH4)试采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开采实力已处在世界前列。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选用氢化镁作为能源的个优点是________.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属于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的过程叫石油的分馏,原理是根据各物质的_______不同将热的原油进行分离,是_______变化 ;
(3)今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CH4)试采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开采实力已处在世界前列。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选用氢化镁作为能源的个优点是________.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_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1)氦气________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21.
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2.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 mL烧杯中,注入200 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_______,温度达到_______且又与_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虽超过_______,却不与_______接触。
(2)若铜片上白磷的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磷燃烧应该出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_______,温度达到_______且又与_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虽超过_______,却不与_______接触。
(2)若铜片上白磷的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磷燃烧应该出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3.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 应与_______(填“b” 或“c”) 相连;
(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紫色石蕊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6)小冬为了探究H2CO3具有酸性,而CO2 不具有酸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他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能、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 应与_______(填“b” 或“c”) 相连;
(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紫色石蕊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6)小冬为了探究H2CO3具有酸性,而CO2 不具有酸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他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能、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4.
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制取少量的乙炔气体,小婷同学对制取乙炔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婷同学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信息:
①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燃烧。
②(A)天然气在电炉中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乙炔:2CH4高温 C2H2+3H2
(B)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乙炔:CaC2+2H2O=Ca(OH)2+C2H2↑
(1)实验室应选择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是______(填“A”或“B”),选择该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有以下两套气体的发生装置。

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你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收集乙炔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放在桌面上。写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制取少量的乙炔气体,小婷同学对制取乙炔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婷同学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信息:
①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燃烧。
②(A)天然气在电炉中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乙炔:2CH4高温 C2H2+3H2
(B)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乙炔:CaC2+2H2O=Ca(OH)2+C2H2↑
(1)实验室应选择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是______(填“A”或“B”),选择该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有以下两套气体的发生装置。

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你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收集乙炔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放在桌面上。写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