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式表示)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式表示)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C2H4+______O2
CO2+______ CO2 +______H2O
(3)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又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下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种改进D装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C2H4+______O2

(3)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又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下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种改进D装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下列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①中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________(填“木炭”或“氧化铜”)是还原剂。试管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①中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________(填“木炭”或“氧化铜”)是还原剂。试管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4.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单选题- (共24题)
5.
1.6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C.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 D.无法确定 |
6.
如图关于某反应微观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
B.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 |
8.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 |
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
D.蜡烛燃烧后,质量虽然减轻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2.
为了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一种化工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
R+4H2O,则R的化学式

A.CO | B.C2H4 | C.CH4 | D.CH4O |
15.
对于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反应过程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1:2 |
C.若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可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
D.若16g甲烷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
20.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
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 |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21.
下列关于(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A.(14+1×4)×2+32+16×4 | B.(14×1×4)×2+32+16×4 |
C.14+1×4×2+32+16×4 | D.(14+1)×4×2+32+16×4 |
22.
关于化合价的认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B.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化合价为0
C. 一种元素在同种物质中,不能有不同的化合价
D. 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A.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B.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化合价为0
C. 一种元素在同种物质中,不能有不同的化合价
D. 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23.
如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并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 |
B.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 |
C.a、c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支试管流 |
D.a、c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
24.
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如图所示),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片是一种单质 |
B.碳片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之一 |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铜 |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25.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 解 释 |
A |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B | 石墨能做干电池的电极 | 石墨能够导电 |
C | 焦炭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铜 | 焦炭具有氧化性 |
D | 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
A.A | B.B | C.C | D.D |
27.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①④③⑤⑥ | C.②③④①⑤⑥ | D.②①③④⑤⑥ |
28.
下列关于水电解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负电极都由气泡冒出 | B.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
C.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 D.该实验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30.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两个氯气分子________②氩气_______③三个硫离子___________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3N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两个氯气分子________②氩气_______③三个硫离子___________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3N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32.
请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从A-E中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小明同学经过改进,又组装了F和G两套发生装置,收集气体装置有图1和图2。

与B装置比较,F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想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排空气收集气体,当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_________端(选填“a”或“b”)通入,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装置装满水(如图2)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1)指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从A-E中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小明同学经过改进,又组装了F和G两套发生装置,收集气体装置有图1和图2。


与B装置比较,F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想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排空气收集气体,当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_________端(选填“a”或“b”)通入,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装置装满水(如图2)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