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下列化学原理
(1)工业上用赤铁矿为原料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强抗腐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固体不能用来干燥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酸性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上用赤铁矿为原料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强抗腐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固体不能用来干燥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酸性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8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然后,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质量的1/8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表(横坐标表示碳酸钠溶液、纵坐标为生成沉淀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为______g.
(3)A点处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样品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稀盐酸的质量 | 50g | 100g | m(150<m<250) | 250g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15g | 10g | 4g | 4g |
然后,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质量的1/8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表(横坐标表示碳酸钠溶液、纵坐标为生成沉淀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编号③所用稀盐酸的质量m为______g.
(3)A点处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题- (共1题)
3.
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甲为______(填化学式).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甲为______(填化学式).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是_____(填仪器名称);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2)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3)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的结论。
【实验反思】(4)分析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

(1)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是_____(填仪器名称);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2)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3)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的结论。
【实验反思】(4)分析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22题)
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
10.
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 | B.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 D.钚是金属元素 |
11.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
12.
河伯岭“.红豆杉”是原生态受保护的植物,该物种所含紫杉醇(C47H51NO14)有利尿抗癌的功效。下列有关紫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紫杉醇由47个碳原子、5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4个氧原子构成 |
B.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7:51 :1 :14 |
C..紫杉醇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
D..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6.
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发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的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他国利益。钢是合金类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生铁 | B.黄铜 | C.硬铝 | D.黄金 |
17.
下列实验操作或目的不正确的是
| 操作 | 目的 |
A | 分别在放有少量铜、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
B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一小片pH试纸上 | 测定溶液的pH |
C |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
D | 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加速溶质的溶解 |
A.A | B.B | C.C | D.D |
18.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丙>乙>丁>甲 |
B.丁>乙>丙>甲 |
C.甲>乙>丙>丁 |
D.乙>甲>丁>丙 |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能使用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可能不是碱的溶液 |
C.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 |
D.往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21.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
B.氢氧化钠溶液滴在手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 |
C.在生产易燃品的厂房,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装置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B.甲醛溶液具有防腐作用,可用于海产品保鲜 |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
D.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
26.
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6.填空题- (共4题)
27.
如图中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_____;D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
(2)A、B两种粒子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B2A,该化合物(B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填用元素符合表示的化学式)。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1)A中x=_____;D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
(2)A、B两种粒子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B2A,该化合物(B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填用元素符合表示的化学式)。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29.
从①硝酸钾、②盐酸、③干冰、④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1)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30.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要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_等.
(3)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乙中混有少量的丙,要提纯得到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晶方法。

(1)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要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_等.
(3)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乙中混有少量的丙,要提纯得到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晶方法。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