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286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以下古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提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    (2)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_)
(3)或陈于前 (_______________)    (4)妻子不觌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的“而”与“而乱书围之”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康肃笑而遣之
C.温故而知新D.而顷刻两毙
【小题3】选出与“乃引客就观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而乱书围之D.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4】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小题6】(乙)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
【小题7】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好不活泼热闹!

……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里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树的________________景象和人的________________心情,其中“流着”与词语“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小题2】第③段中画横线词“挨”“接”“推”“挤”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小题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4】第①段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结尾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5】《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是什么?
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中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6)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7)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8)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9)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0)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1)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2)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小题1】阅读全文,请依次梳理作者对木槿花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答:我最初是:轻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待
【小题2】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答出两种即可)
【小题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6)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8)段“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