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620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6

1.简答题(共2题)

1.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请帮助该同学进行完善和纠正。

(1)图中的A类物质可能是______,
(2)该同学针对金属和酸的反应,写出了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酸和盐的反应,可以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其中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品是______(厨房用的酸)和______(厨房中的盐)(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_。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D.溶剂质量a<bE.溶质的质量分数a=b

2.推断题(共1题)

3.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计算题(共2题)

4.
据央视报道,有不法酒类生产企业在白酒中添加酯类物质以增强口感,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
丙酸乙酯
丙酸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C4H8O2
C5H10O2
C5H10O2
X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上述物质的共同特点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一个甲酸甲酯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4)甲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5)甲酸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2CO3与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g样品配成溶液,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如下表:
测定次数
1
2
3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综合题(共1题)

6.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 10 mL   C. 50 mL D. 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 5 , AgCl-143. 5 )

5.流程题(共1题)

7.
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国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一)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水;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
(二)制盐:
(1)制粗盐。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 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氰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 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②从卤水中提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2)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a过滤。b加过量的Ba(OH)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三)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图:

(1)流程中先吸氨后碳酸化的原因是______
(2)写出④步骤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制镁: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中和”“复分解”“化合”“分解”之一)。②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科学探究题(共2题)

8.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填名称)。
_____
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9.
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钠(Na)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Na2O,
猜想2:Na2O2
猜想3: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猜想1正确
 
(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    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7.单选题(共20题)

10.
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利用中: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全部是B.只有②C.只有②④D.①②③
11.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NaNO3、NaClB.H2SO4、NaOH、NaCl
C.Na2CO3、CaCl2、HClD.Ca(OH)2、NaOH、BaCl2
12.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
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
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
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
13.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14.
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⑤⑥
15.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6.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7.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白醋洗去水壶内部的水垢
1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是酸
B.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C.NaOH溶液中的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也能与酸反应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19.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泥沙B.纯碱C.食盐D.蔗糖
20.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21.
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22.
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B
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A.AB.BC.CD.D
23.
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
2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25.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I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甲:、稀HCl;乙:NaOH溶液
B.甲:、稀:乙: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
D.甲:A1,稀:乙:溶液
26.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 向 b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 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 c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NaOH
27.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
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28.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溶液 B. 稀释浓硫酸 C. 测溶液pH D. 检查气密性
29.
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乙组
KCl、KNO3、K2CO3、HCl
丙组
KCl、KNO3、K2SO3、KOH
丁组
KCl、KNO3、K2CO3、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A.甲组、乙组B.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D.乙组、丁组

8.实验题(共1题)

3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2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