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改善环境)温室效应和酸雨会威胁珊瑚礁生存。我国开展了南海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
(1)我们把pH___(填“>”、“<”或“=”)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改善生存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写出一种常见的清洁能源______。
(探测资源)近期,我国向月球背面成功发射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助力探测月球资源。
(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H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填字每序号)。

(2)月球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易锈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研发材料)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
(1)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到的信息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C.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排第二位
(2)下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化镁溶液呈中性。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2Mg+SiO2
Si+2MgO,该反应属于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II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②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时液面应_____(填“高于”或“低于”) 滤纸边缘。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含有的盐酸、____ (填化学式)。
③简要叙述检验盐酸已过量的方法_______。
④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改善环境)温室效应和酸雨会威胁珊瑚礁生存。我国开展了南海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
(1)我们把pH___(填“>”、“<”或“=”)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改善生存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写出一种常见的清洁能源______。
(探测资源)近期,我国向月球背面成功发射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助力探测月球资源。
(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H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填字每序号)。

(2)月球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易锈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研发材料)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
(1)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到的信息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C.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排第二位
(2)下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化镁溶液呈中性。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2Mg+SiO2

②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时液面应_____(填“高于”或“低于”) 滤纸边缘。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含有的盐酸、____ (填化学式)。
③简要叙述检验盐酸已过量的方法_______。
④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综合题- (共1题)
2.
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行提纯。
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50g质量分數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_____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解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I.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II.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III.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④Cu(OH)2△CuO+H2O。
(实验分析)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________。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
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50g质量分數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_____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解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I.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II.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III.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④Cu(OH)2△CuO+H2O。
(实验分析)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________。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

3.单选题- (共15题)
8.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下则有关乳酸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 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D. 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A. 乳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 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D. 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11.
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
12.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方案 |
A | H2 | H2O(气) |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
B | KCl | MnO2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CuO | C | 在氧气流中加热 |
D | Na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4.
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中定只含有Mg |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
C.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量为12g |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
16.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
B.t2℃时,将50g甲加入5O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
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
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
4.填空题- (共1题)
18.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3)黄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
(5)植物叶色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
⑥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是________。
A.维生素 | B.氧气(或空气) | C.尿素[CO(NH2)2] |
D.一氧化碳(CO) E.氮气(N2) F.小苏打(NaHCO3) |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3)黄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
(5)植物叶色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
⑥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是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