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册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8601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题文)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________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________.
(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
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________的循环.
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
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
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工业制法的原理有什么本质区别?
3.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入稀盐酸,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减少,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后来观察到的现象.

3.单选题(共11题)

4.
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Na比Na+少一个电子D.Na+的最外电子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5.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关于水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6.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体积约占1/5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7.
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B. 
C. 
D.   
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9.
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    )
A.紫色石蕊试液B.澄清石灰水C.酚酞试液D.带火星的木条
10.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必须使用酒精灯
11.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离,⑦按顺序固定好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⑦①④⑥⑤B.③②①④⑥⑤⑦C.②③⑦①④⑤⑥D.③④①②⑦⑤⑥
12.
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B.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C.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D.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13.
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电解水
 
A.AB.BC.CD.D
14.
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发光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以减少雾霾的形成
C.合理开采和利用稀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
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4.多选题(共5题)

15.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弹簧夹,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其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有( )
A.实验时红磷的量不足
B.实验时插入燃烧匙的速度太慢,集气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C.红磷熄灭后没等集气瓶冷却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D.实验时使用的红磷过量
16.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17.
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秸秆会造成雾霾
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化学与安全
、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开排气扇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 A    B. B    C. C    D. D
18.
有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淡水资源也很充足
B.由于的“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到污染,使淡水资越来越不充裕
19.
201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
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5.填空题(共5题)

20.
在下边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反应中辨别:
氨+氯化氢氯化铵
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水
氯化汞汞+氧气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1.
如图所示,雾霾天气会诱发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大气质量监测.请写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有①________,(至少填两种);作为中学生,除少做私家车,步行上学外,请你提出保护空气的一条做法是②________.
22.
请回答下列与O2有关的问题。
(1)检验一瓶气体是O2,可用________;
(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________。
2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也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
24.
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盛有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其实验和部分实验现象的记录如下:
    实    验
    实验现象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①木炭红热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②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③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5.
李老师指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新装置(见图).
[小资料]

白磷着火点只有,易燃烧,且耗氧彻底;
注射器上的侧孔针头进入橡皮塞内,注射器与锥形瓶就不能相通;
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
[实验探究]
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按图装入药品、连好仪器.
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
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即可把注射器针头推下来(刺穿橡皮塞),此时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会________;如实验比较成功,则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________刻度处.
[反思与评价]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这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此改进装置与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