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8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影/闭   其/亲密无   奔御风/千之国
B.飞/咳   异/芳草萋   素绿潭/气吁吁
C.康/音   碧/虚无缈   衣欲睡/难难分
D.沿/日   横/捐杂税   经世务/天之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曦月   大荒流   重岩叠嶂   林寒间肃
B.落晖   结海楼   悬泉瀑布   沉鳞竟跃
C.征蓬   鹦鹉州   五色交辉   风烟俱净
D.采薇   白沙堤   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D.①②④⑤⑥③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3.文言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二)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jìng):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崧:指晋朝著名文人袁山松。⑤践跻:登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B.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C.清倒影 回:回旋
D.属凄异 引:引导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语段(一)中“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
【小题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到了猿的叫声,请简要说说两语段中,猿的叫声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二)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怀民亦未   寝:睡觉
C.相与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语段(一)主旨句是那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山川美/实是欲界仙都
B.入:高峰云/月色
C.清:流见底/回倒影
D.欲:实是界之仙都/解衣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小题3】语段(一)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小题4】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

4.语言表达(共1题)

9.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本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顾仲阳)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8年春节假期(2月15日—21日)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超7530万人次,同比增长21.8%,占全国春节假期旅游人数的19.5%。
近年来,在森林旅游地举家度春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冰雪旅游成为春节森林旅游的重要支撑力量。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山川河流、草树花鸟,每一处每一物都让人流连忘返。古人遭贬失意,常游山水以抒怀;今人生活富足,常游山水以悦情。
(1)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文人的漫游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文人学者们在漫游途中扩大了见闻,增加了社会阅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游记。李白堪称最能漫游的大师。他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足迹遍及祖国各地,直到62岁病逝。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无独有偶,杜甫青年时期也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仰望泰山写下了有名的《望岳》。陆游在四川做官时走遍了四川,赏遍了蜀中的名胜古迹,写了不少名篇佳句。
(2)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完成下面题目。

①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②针对漫画中的现象,你将如何做一个文明游客?

6.作文(共1题)

11.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最美不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幸福。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