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540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推断题(共1题)

1.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CH3CH2CH=CHCH2CH2CHO是一种微黄色液体,呈青草和油脂香气,可用于高端的食用香料。它可用以下方法合成:

已知:
(1)CH3CH2CH=CHCH2CH2CHO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B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A、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E是否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
(5)M是C的同分异构体,写成满足以下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不考虑顺反异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无环状结构   ②1mol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得到4molAg
③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C3H6为原料制备丙酸(CH3CH2COOH)(其他无机原料任选)的合成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1)纳米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光电材料,已知高温下Cu2O比CuO稳定,
①画出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轨道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CuSO4溶液常用作农药、电镀液等,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浓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可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乙醇,可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H2O晶体。
①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NH34SO4·H2O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③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
(3)Cu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则晶胞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若Cu晶体的晶胞参数a=361.4pm,则Cu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只用数字列算式)

3.工业流程(共2题)

3.
氯化亚铜(化学式为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风光则分解。某实验小组用工业废液(主要成分为Cu2S和Fe2O3)制取氯化亚铜并同时生成电路板蚀刻液,设计流程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为Fe2O3和_________,为提高固体A的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写一种)。
(2)沉淀B为________,不宜将沉淀剂CaO改为NaOH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Na2SO3的水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浓盐酸混匀,倾出清液,抽滤即得CuCl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CuCl沉淀的洗涤剂应选用_________以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所得CuCl粉末应密封在真空或充有______的避光装置中保存。
(4)熔融态氯化亚铜时快时导电性差,实验测得氯化亚铜蒸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9,则氯化亚铜分子式为_________,属___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氯化亚铜在热水中迅速与水反应生成砖红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
4.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聚铁[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m(SO43-n/2],具有吸附、脱色、除臭作用,是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净水材料。实验室利用黄铜矿废渣(主要成分为FeCuS2和SiO2)制取聚铁的化工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焙烧黄铜矿废渣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本工艺流程中在硫酸铁、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填X的化学式),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滤渣B,要使滤渣B中两种成分分离开来,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将硫酸亚铁溶液、硫酸混合搅拌,当温度升高到30~45℃时,通过加料管缓慢加入H2O2可制得聚铁,此步骤的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此过程应在________中进行(填字母)
A.沸腾炉 B.反应釜   C.回转窑 D蒸馏塔
(5)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6)当生成1mol聚铁时,理论上消耗30%H2O2(密度为1.11g/cm3)_____________mL。

4.单选题(共3题)

5.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和苯酚配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
加入大小相同的金属钠,观察反应快慢
再者的羟基活性不同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C
将过量的铁粉和氯气反应,将反应的后的固体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过量铁与氯气反应产物为FeCl2
D
向Al2(SO43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溶液先变浑浊后又澄清
Al2(SO43溶液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A.AB.BC.CD.D
6.
碳酸亚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其结构如图(),碳酸亚乙酯可由两种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制取,这两种分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A.3∶5B.1∶2C.2∶3D.2∶5
7.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同周期,W、Z同主族,且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W、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B.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原子失电子能力:W<ZD.X与Y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5.实验题(共1题)

8.
过氧化钠可做航天飞船的供氧剂,对其纯度要求很高,某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杂质为碳酸钠),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取m1g样品,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CaCO3沉淀质量为m2g;
方案二:取m1g样品,用如下装置测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m3g;

方案三:取m1g样品,加水充分溶解并微热至不再产生气体,用c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所得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mL。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经正确操作后,测得的过氧化钠的纯度比实际的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2)方案二中气囊要使用两次,第二次使用的目的是__________,C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则测定结果偏_____(填“高”、“低”或“不影响”)
(3)方案三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测得过氧化钠的纯度为_________。(用含m1、c、V的式子表示)
(4)某小组同学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针对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大而使溶液褪色
假设二:因生成了过氧化氢而使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向等体积浓度分别为5mol•L-1,2mol•L-1,1mol•L-1,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后褪色的时间如下:
氢氧化钠浓度(mol•L-1
5
2
1
0.01
变红后褪色的时间(s)
8
94
450
长时间不褪色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2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