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其结构简式为:

现以煤的干馏产品A与F为原料制备PET,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A为烃,含碳元素的质最分数为90.6%,其蒸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3.66倍,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M分子里所有原子共平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M→N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
(2)反应①的反应条件为:______;
(3)写出有机物A所有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D与足量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
(5)P的一种同系物X的分子式为C3H8O2,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出现三种信号峰,其峰的强度之比为2:l : l 。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其结构简式为:

现以煤的干馏产品A与F为原料制备PET,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A为烃,含碳元素的质最分数为90.6%,其蒸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3.66倍,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M分子里所有原子共平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M→N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
(2)反应①的反应条件为:______;
(3)写出有机物A所有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D与足量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
(5)P的一种同系物X的分子式为C3H8O2,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出现三种信号峰,其峰的强度之比为2:l : l 。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单选题- (共4题)
2.
下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500mL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 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 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X电极, 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g。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电极是阴极 |
B.Y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24L |
C.电解后溶液的pH=1 |
D.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最的CuO 或CuCO3 |
3.
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 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B.[18]- 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2 |
C.1 mol[18]- 轮烯最多可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
D.[18]- 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
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一产物相同 |
B.淀粉、纤维素都属糖类,它们通式相同,但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
C.已知CH4+H2O![]() |
D.C(CH3)4的二氯代物只有2种 |
5.
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l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
B.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
C.图3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D.图4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 |
3.填空题- (共1题)
6.
(1)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① 同温度下,等pH值的a. NaHCO3、b. NaCN、c.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② 25 ℃时,将20mL 0.1mol/LCH3COOH溶液和20mL0.1mol/LHSCN溶液分别与20ml0.1mol/L 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SCN-)________c(CH3COO-)(填“> ”、“< ”或“= ”)
③ 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气,下列量会变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c(CH3COO-) b.c(H+) c.Kw d.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2)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也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己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0kJ" mol-1
2NO2(g)
N2O4(g) △H="-56.9kJ" mol-1
H2O(g)=H2O(l) △H="-44.0kJ" mol-1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下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50mL 2mol/L的氯化铜溶液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② 当A中消耗0.15mol氧气时.B 中____极增重_______g。
弱酸化学式 | HSCN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 | 1.3×10-1 | 1.8×10-5 | 4.9×10-10 | K1=4.3×10-7 K2=5.6×10-11 |
① 同温度下,等pH值的a. NaHCO3、b. NaCN、c.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② 25 ℃时,将20mL 0.1mol/LCH3COOH溶液和20mL0.1mol/LHSCN溶液分别与20ml0.1mol/L 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SCN-)________c(CH3COO-)(填“> ”、“< ”或“= ”)
③ 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气,下列量会变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c(CH3COO-) b.c(H+) c.Kw d.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2)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也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己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0kJ" mol-1
2NO2(g)

H2O(g)=H2O(l) △H="-44.0kJ" mol-1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下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50mL 2mol/L的氯化铜溶液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② 当A中消耗0.15mol氧气时.B 中____极增重_______g。
4.实验题- (共1题)
7.
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为主要原料生产铜、铁红、单质硫时,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己知Na[CuCl2]的电离方程式为:Na[CuCl2]=Na++[CuCl2]-):

(1)流程中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操作①、②、③、④的目的相同,在实验中这种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铁红的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固体B中含有两种产物,一种是单质C、另一种是原子个数比为1:l 的一种金属的低价态盐,写出堆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V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方法中得到的铜纯度不能满足某些生产的需要,需要利用电解法进行提纯。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精炼,则乙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若当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时,乙中某个电极质量减轻了63.92g,则粗铜的纯度为(假设杂质只有铁且精炼时铜与铁的放电比例与混合物比例相同,计算时用%表示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已知相对原子质量:Fe 56 Cu 64 )。

(1)流程中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操作①、②、③、④的目的相同,在实验中这种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铁红的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固体B中含有两种产物,一种是单质C、另一种是原子个数比为1:l 的一种金属的低价态盐,写出堆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V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方法中得到的铜纯度不能满足某些生产的需要,需要利用电解法进行提纯。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精炼,则乙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若当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时,乙中某个电极质量减轻了63.92g,则粗铜的纯度为(假设杂质只有铁且精炼时铜与铁的放电比例与混合物比例相同,计算时用%表示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已知相对原子质量:Fe 56 Cu 64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