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联合调考(3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532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3/17

1.推断题(共2题)

1.
有机物W用作调香剂、高分子材料合成的中间体等,制备W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E中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写名称),D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N是A的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参照有机物W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M为起始原料制备F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示例:CH3CH2OH CH2=CH2BrCH2CH2Br]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元素3p能级半充满;C是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试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写出D元素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D可形成化合物[D(H2O)6](NO3)3
①[D(H2O)6](NO3)3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NO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②在[D(H2O)6] 3+中D3+与H2O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1 mol [D(H2O)6] 3+ 中含有的σ键有________mol。
(3)已知B、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有两种。这两种化合物中________(填化学式)为非极性分子。另一种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4)由A、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组成的晶体中,阴、阳离子都具有球型对称结构,它们都可以看做刚性圆球,并彼此“相切”。如下图所示为A、C形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图以及晶胞的剖面图:

晶胞中距离一个A最近的C有________个,这些C围成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则A的离子半径为________cm(用含NAρ的式子表达)。

2.单选题(共5题)

3.
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再生循环脱硫,其原理如图,a、b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成为三个区域,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戊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丙为硫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表示阳离子交换膜
B.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
C.甲为NaOH溶液
D.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2e=SO42+2H+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5.
下列操作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解释
A
在相同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 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1 mL H2O和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可以探究催化剂FeCl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
向盛有1mL 0.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01 mol·L-1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01 mol·L-1 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Ksp(AgCl)> Ksp(AgI)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铁钉
防止 Fe2+水解以及被 O2氧化
 
A.AB.BC.CD.D
6.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Y>Z>M
B.XZ2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C.X、Y、Z 分别与M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7.
化学与生活、生产、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和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B.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C.高纯度的SiO2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现代工业生产中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

3.实验题(共2题)

8.
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硫酸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用该废渣制取药用辅料——红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步骤i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iii操作中,要除去的离子之一为Al3。若常温时Ksp[Al(OH)3]=1.0×10-32,此时理论上将Al3沉淀完全,则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③步骤iv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铁溶液称为化学试剂中的“多面手”,向氯化铜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铜粉末会产生新的沉淀,写出该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请用平衡移动的原理,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甲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____)(____)(____)→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安全瓶H的作用是____。
Ⅱ.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 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 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取25.00 mL样品溶液用0.1000 mol·L-1的酸性K2Cr2O7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取25.00 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1)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________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NH3V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