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529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7

1.推断题(共1题)

1.
光刻胶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
II.
III.RCOOH+CHCHRCOOCH=CH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___。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B和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G→光刻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是C的同分异构体,T具有下列性质或特征: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则T的结构有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1∶2∶2∶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CH3CH2OH为原料制备CH3CH2CH2COOH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2=CH2CH3CH2BrCH3CH2OH)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2.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CHCH3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B.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有3种
C.CH2=CHCH2OH能发生加成发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D.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乙烯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B.1L0.5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的总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和D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质子数为NA
D.向大量水中通入1mol氯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4.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图,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
B.b图,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迅速,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铁好
C.c图,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能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D.d图,试管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有黑色沉淀生成,能确定Ksp(AgCl)>Ksp(Ag2S)
5.
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时,0.1mol/L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与Y、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B.X与Y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X与R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是因为非金属性Y>R
C.简单离子的半径:Z>R>W>Y
D.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碱性
6.
下列有关环境、健康及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所以它们的含 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伤害
C.聚乙烯是生产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不能用聚氯乙烯替代
D.利用催化转化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CO2等无害气体

3.填空题(共2题)

7.
近几年我国大面积发生雾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SO2、NOx,挥发性有机物等发生二次转化,研究碳、氮、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于环境的改善有重大意义。
(1)在一定条件下,CH4可与NOx反应除去NOx,已知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1
②N2(g)+2O2(g) 2NO2(g) △H=+67.0 kJ·mol-1
③H2O(g)=H2O(l) △H=-41.0 kJ·mol-1
则CH4(g)+2NO2(g) CO2(g)+2H2O(g)+N2 (g) △H=_____kJ·mol-1
(2)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得到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一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 a表示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A—E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C为硫酸,则A表示_______。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经过净化后与空气混合进行催化氧化可制取硫酸,其中SO2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为: 2SO2(g)+O2(g) 2SO3(g)。若在T1℃、0.1 MPa条件下,往一密闭容器通入SO2和O2 [其中n(SO2):n(O2)= 2:1],测得容器内总压强与反应时间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T2℃时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C点的正反应速率v0(正)与A点的逆反应速率vA(逆)的大小关系为v0(正)_____vA(逆) (填“>"、“<”或“ = ”)。
③图中B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Kp=压强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为了清除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现有由a molNO、b molNO2、c 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______________。
8.
由P、S、Cl、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l原子核外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个,P、S、C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2)PCl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该分子构型为_______。
(3)PH4Cl的电子式为______,Ni与CO能形成配合物Ni(CO)4,该分子中π键与σ键个数比为________。
⑷己知MgO与NiO的晶体结构(如图1)相同,其中Mg2+和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 Pm和 69 pm,则熔点:MgO___NiO(填“>”、“<”或“=”),理由是______。

(5)若NiO晶胞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1,0),则C离子坐标参数为______。
(6)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 Mi2+填充其中(如图2),己知O2-的半径为a 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g。(用a、NA表示)

4.实验题(共1题)

9.
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1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烧杯    C.烧瓶   D.容量瓶   E.胶头滴管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A中,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氮气,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故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
③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A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4)称取馏分5.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l·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重分数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