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28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醒/防   强/风雨顺   天旋地/弯抹角
B.无/无   帐/荜生辉   以身职/瘦骨嶙
C.农/取   加/差不齐   忍俊不/情不自
D.狭/出   猎/哭天地   见思迁/因势利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燥   熏衣草   漠不关心   慷慨无私
B.闪砾   热腾腾   生机勃勃   哄堂大笑
C.呼啸   马蜂窝   沉默寡言   变化莫测
D.热忱   龙卷风   拈轻怕重   犹豫不抉
3.
下列一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年与时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C.意与日 去:离开。
D.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小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3】读完这篇小短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荷叶帽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
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小男孩翻来覆去地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啧!啧!啧!”
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在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气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了,那位父亲停了下来。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孩子仍是哭。“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小题1】文章为何以“荷叶帽”为题?
【小题2】请对文中的父亲形象作简要赏析。
【小题3】作者通过荷叶帽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舞鞋
偶尔,在路边的鞋店里,你会遇见一些特殊的顾客。他(她)是一位拄着双拐或摇着轮椅的不幸的人,空荡荡的裤管暗示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条左脚或一条右腿……或许,一开始你并未多想什么,只是用同情和尊敬的目光轻轻地掠过那些受伤的躯体。可冷不丁,一个清冷的念头升了起来:在其一生中,会有多少永不曾穿过的鞋子啊!而那只永远多余的鞋子又将会在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这个念头久久折磨并感动着你。虽思忖不出更多的理性含义,但总觉得有一种清洌的生命之美隐含在其中。我曾目睹一位豆蔻少女,由双亲陪着将一辆轮椅摇进了鞋店。全家人兴致勃勃地围着柜台指点个不停,请老板把一只只精美的盒子打开、浏览,再换一只,打开……约半小时光景,他们在这不足二十平米的店铺里已研究了不下十双鞋子。奇怪的是,那少女总嫌左鞋的质地不够完美而遗憾地摇头,在常人看来,这不免显得赘余,因为这命运已经注定她永无可能将这只实际的鞋子穿在脚上……但她和家人却挑剔得如此仔细、专注,笃诚的神情让人联想到收藏家。一团美丽的小小的谜,像睫毛上的雾,不是么?直到后来——
那天,我应邀去一位朋友的朋友家参加一个晚会。到了才发现,晚会的女主人——那位弹奏出曼妙琴声的典雅女子竟是位残疾人。她就那样怡静地坐在琴台后,披一袭水样的黑裙,不时回眸冲客人微笑着致意……我躲在最远的一处沙发上用心听着那曼妙的曲子,唯觉得她身上有一股月光般的清洁和摄人魂魄的力量……朋友告诉我,她曾是位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跳芭蕾的,在国内比赛中获过奖,四年前,她在旅游登山时遇上了滚石,失去了一条左腿。我愣住了,这灾难对一个靠足尖支撑生命的艺术女子而言,难道不比死亡更残酷吗?可她毕竟挺过来了,现在她活得很出色,除了每天教学生练琴,还坚持写作,刚出了本散文集,很值得一读。
我提出参观一下主人书房的要求。迎面墙上有一幅放大的黑白剧照,那是她在全国比赛中演出《天鹅湖》的情景……最后,我驻足在一排栗色的工艺橱前,透过浅蓝的挡板玻璃,我看到十几双洁白纤巧的专用舞鞋,灵秀极了,被主人拼列成几组优美的几何图,翩然欲飞的神态……旁边还附有“年、月”等字样的纸卡,显然这都是她当初训练或比赛用过的。令人惊奇的是,在下方橱格里,还躺着一只只从未穿过的左鞋……见我隐隐发怔,女主人微笑着解释:“我用不着,就留下了,算个纪念吧。”
啊,找到啦!我终于找到它们啦!这些神秘的永不曾穿用的鞋子,它们没有像所担心的那样莫名地失踪或被遗弃,而是一直被很好地珍藏着,像其主人那样真实有力地生活在这个世上。那萦绕于怀的疑窦倏然澄明了:那些鞋子的真正价值并非形式上的实用,而是出于精神的完整和美之对称的需要,对一个有追求、有尊严的生命来说,它们是永不可缺少和漠视的啊!正像这位可敬的女演员,虽然失去了一条极有价值的腿,但却赋予了人生更丰富的美和价值。
临别时,女主人送我一本她自己写的书。书的封面恰好是那幅感人的《天鹅湖》,空白处有一段醒目的作者手记——“人生真正的道路是一条简陋的绳索,倘若你能优雅地走在上面,或是不幸被它绊倒,你要微笑,你要感激生命给予你这么多……”
【小题1】“一团美丽的小小的谜,像睫毛上的雾”,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怀,阅读文章,说说“小小的谜”指什么?
【小题2】文章的结尾,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小题3】探究正值豆蔻年华的残疾少女和弹琴的残疾女主人能够挺过难关、笑对人生的原因。

5.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文段选自《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
(2)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6.情景默写(共1题)

9.
古诗文默写。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常有描写江河湖海的诗作。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描写大海的辽阔壮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王湾舟泊北固山下时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7.作文(共1题)

10.
淡雅的菊花,寄托史铁生顽强的信念;一次冒险的经历让莫顿·亨特明白了“把困难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而实现人生目标”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种事物或某件事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

请你以“ 牵动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