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
B.乙烯、油脂、纤维素、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C.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D.纯碱、氨水、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己知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B>C>D B. B与D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
C. C与D不可能形成化合物C2D2 D. 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A. 简单离子的半径:B>C>D B. B与D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
C. C与D不可能形成化合物C2D2 D. 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H2O2,B为MnO2,C中盛有Na2S溶液, C中溶液变浑浊 |
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有KI淀粉溶液,C中溶液变蓝色 |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 3溶液, 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
D.若A为浓HCl ,B为CaCO3,C中盛有Na2SiO3 溶液,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C>Si |
4.
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常温下是一种橙黄色有恶臭的液体,它的分子结构与H2O2类似,熔点为193K,沸点为411K,遇水很容易水解,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S2Cl2可由干燥氯气通入熔融的硫中制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2Cl2的电子式为![]() |
B.固态时S2Cl2属于原子晶体 |
C.S2Cl2与NaOH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S2Cl2+6NaOH=2NaCl+Na2SO3+Na2S+3H2O |
D.S2Cl2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
5.
夹紧下列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


A.装置①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
B.装置②中,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的位置 |
C.装置③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 |
D.装置④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段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 |
6.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 |
C.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
7.
某无色溶液Y可能含有Na+、Fe3+、Ba2+、NH4+、Cl-、SO42-、HCO3-、HSO3-中的几种离子,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气体均全部逸出,忽略H2O2的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Y中一定不存在Fe3+、SO42- |
B.溶液Y中一定含有Cl-,且n(Cl-)=0.01 mol |
C.溶液Y中肯定存在HCO3-、HSO3-、Ba2+、NH4+ |
D.溶液Y中可能存在Na+,为确定其是否存在,可取溶液1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验证 |
8.
某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氮化钙(化学式为Ca3N2,极易与H2O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活塞K通入N2,试管A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B.将产物Ca3N2放入盐酸中,能得到CaCl2和NH4Cl两种盐 |
C.U形管中盛放的干燥剂可以是碱石灰,也可以能用浓硫酸 |
D.反应结束后,先关闭活塞K,再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 |
2.实验题- (共2题)
9.
POC1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实验室制备POC13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I.实验室制备POC13。
采用氧气氧化液态PCl3法制取POC13,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如图:

资料:①Ag+SCN-==AgSCN↓:Ksp(AgCl)>Ksp(AgSCN);
②PCl3和POC13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1)B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POC13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除干燥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温度要控制在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POC13产品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制备POC13实验结束后,待三颈瓶中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30.7g POC13产品,置于盛有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 00 mL溶液。
②取10. 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 3.2mol/L AgNO3标准溶液。
③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④以X为指示剂,用0.2 mol/L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l0.00 mLKSCN溶液。
(5)步骤③中加入硝基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④中X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反应中POC13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I.实验室制备POC13。
采用氧气氧化液态PCl3法制取POC13,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如图:

资料:①Ag+SCN-==AgSCN↓:Ksp(AgCl)>Ksp(AgSCN);
②PCl3和POC13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相对分子质量 | 其他 |
PCl3 | -112.0 | 76.0 | 137.5 | 两者互溶,均为无色液体,遇水均剧烈反应生成含氧酸和氯化氢 |
POC13 | 2.0 | 106.0 | 153.5 |
(1)B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POC13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除干燥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温度要控制在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POC13产品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制备POC13实验结束后,待三颈瓶中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30.7g POC13产品,置于盛有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 00 mL溶液。
②取10. 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 3.2mol/L AgNO3标准溶液。
③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④以X为指示剂,用0.2 mol/L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l0.00 mLKSCN溶液。
(5)步骤③中加入硝基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④中X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反应中POC13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10.
暗紫色化合物A具有绿色、高电压和高能量的特点,近年来引起了电化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常温和干燥的条件下,化合物A可以稳定的存在,但它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一段时间后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气体单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化合物A进行组成分析,确定A中仅含有O、K、Fe三种元素。取3.96g化合物A的粉末溶于水,滴加足量的稀硫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洗涤后的沉淀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将所得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10.44g。
(1)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 ;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合物A还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原因是 。
(3)化合物A的制备还可通过氧化法,试写出在KOH存在条件下用次氯酸钾氧化氢氧化铁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 。
(4)目前,人们针对化合物A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提高化合物A水溶液稳定性的是
(5)为研究温度对化合物A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1)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 ;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合物A还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原因是 。
(3)化合物A的制备还可通过氧化法,试写出在KOH存在条件下用次氯酸钾氧化氢氧化铁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 。
(4)目前,人们针对化合物A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提高化合物A水溶液稳定性的是
A.亚硫酸钠 | B.KOH | C.醋酸 | D.Fe(NO3)3 |
(5)为研究温度对化合物A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