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494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

1.推断题(共1题)

1.
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M进行探究。已知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M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F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地売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将A的氯化物溶液0.2mol/L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A元素与溶液中A元素的质量相等,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____________。
(3)若A是CO2气体,A与B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再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与B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4)若A是一种正盐,A能分别与B、F溶液反应生成无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5)若A是一种不稳定的盐,A溶液与B溶液混合将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且瞬间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E,向G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则由A转化成E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有H+、NH4+、Mg2、Fe3、Al3+、SO42—、CO3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及其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____________。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 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Ka2=6.3×10-8;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H2SO3酸性强于H2CO3: 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7题)

3.
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O2+ 2H2O + 4e-═ 4OH-
B.将石墨电极改成Mg电极,难以观察到铁锈生成
C.若向自来水中加入少量NaCl(s),可较快地看到铁锈
D.向铁电极附近吹入O2比向石墨电极附近吹入O2,铁锈出现得快
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5.
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
A.B.C.D.
6.
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Mg(OH)2可以作阻燃剂是因为它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B.步骤①中的反应式:3Fe(OH)3 +S2O42-+2OH- =3Fe(OH)2 +2SO42-+4H2O
C.步骤①中保险粉是作还原剂
D.从步骤② 中可知OH- 和EDTA共存时,Fe2+更易和EDTA结合,生成可溶性化合物
7.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和E中的试剂均取用饱和的石灰水
B.关闭 K2,打开 K1,滴加硫酸,则装置 B 中每消耗1mol Na2O2,转移1mol电子
C.关闭 K1,打开 K2,试剂 X 是酸性 KMnO4 或 FeCl3 溶液,均可证明 SO2 有还原性
D.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吸水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8.
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mol/L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 A B. B C. C D. D
9.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
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4.实验题(共1题)

10.
某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到滴有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发现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该小组同学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和确定。
Ⅰ、提出假设:
甲同学:可能只是MgCO3
乙同学:可能只是Mg(OH)2
丙同学:可能是xMgCO3·yMg(OH)2
Ⅱ、定性实验探究:
(1)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__________同学假设错误(选填“甲”、“乙”或“丙”)。
Ⅲ、定量实验探究:取一定量已干燥过的沉淀样品,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组成(部分固定夹持类装置未画出),经实验前后对比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分析沉淀的组成,得出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中合理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 → g→h(各装置只使用一次)。
(3)实验一段时间后,当B装置中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说明固体已分解完全;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老师认为在上述实验装置中末端还需再连接一个D装置,若无此装置,会使测出的x :y的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若改进实验后,最终装置B质量增加m克,装置D质量增加了n克,则x :y=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